更多航空资讯>>>
×

“航空正点率”不是越高越好

王疆民 王疆民 2014-12-30 22:58

有些人之所以不知量力,正是他们不懂什么是航空管理,航空安全对飞行又多重要,所以他们敢“闹事”,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王疆民)要把“航班正点率”当着“那些事儿”去说,或许一些人会认为太不严肃了,弄不好还要被拍板砖,留下个千古骂名。不信的话,问问身边的人,他们肯定都知道,一些航闹的“上帝(旅客)”们常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化身,甚至敢与航空法对抗;而航空公司为了“航班正点率”那些事儿没少遭罪,可以说,空哥谈它色变,空姐听到它花容失色。

其实,对于一些好闹事的“上帝”们而言,“航班正点率”其实就是一大堆数字,不用过分“焦虑”,让专家和市场去管理足矣。

与明朝一些不务正业的皇帝相比,现在国内航空公司的一些“上帝”们却是十分地“敬业”,经常对航空方面的业务指指点点,似乎他们很了解航空公司的运营,最有“发言权”。君不见,恶劣天气和航路拥堵时,这些“上帝”们就会站出来,指责航空公司“信息不对称”,似乎航空公司大有欺君之罪。

于是乎,破坏航空设备、冲击停机坪有之,对空姐和地面服务人员大打出手亦有之。实际上,正是他们要的所谓“信息对称”,恰恰表现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航空运营。他们甚至连最起码的什么是航空的“运营单位”,什么是“保障单位”都没搞不清楚,却本末倒置地要“信息对称”,尤其是那些严重的违法行为更是不能容忍。

其实,对航空运输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所谓“运行单位”就是航空公司,而“保障单位”则包括了机场、空管、军队、航油、机务、中航信、联检、清洁和航食等多个部门,甚至旅客也是其中之一。

从这个长长的运行保障链条上我们也能看出,每个环节必须紧密相扣,才能让航班安全正常运营。正因为航空运输属于高科技领域,所以更讲求科学管理,而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随心所欲地起飞和降落这么简单。

当然,航空运营除了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和有效的管理外,世界民航组织和各国政府,也为确保运行的安全,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其中,对一些航班的“延误”和“取消”,区分了哪些不需要航空公司承担责任,哪些需要承担责任,而且,也对航空公司的利益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很明显,一些旅客针对航空公司的闹事,是完全没有必要,也是与相关法律规定相背离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一些“上帝”们总是会干出这些愚蠢的事情呢?当然,除了一些所谓的专家把这些违法行为归为“维权”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些旅客确实把“上帝”这个虚头衔看得太重。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和商家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尤其是在服务型社会中,服务是相互的,并没有“专职”的消费者和商家之分,只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身份不同而已。但是,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舶来品的“顾客是上帝”就开始流行于全中国,甚至还创新出“消费者是弱势群体”的说法,而这样的“弱势”却可以堂而皇之地屡屡超越法律。

现在,就有这样的怪现象:一些消费者总是“金口玉言”,动不动就指责合法商家一些经营方式是“霸王条款”,好像他们手上握有“尚方宝剑”,他们的指责就是代表正义,他们的行为就是法律化身。

如前段时间,某旅游景点一家大酒店的“台蘑炖山鸡”售价400多元,被一游客告到当地物价局的事件。这就是典型“上帝”和“弱势群体”结合体的表现。他们只认为自己的“消费”就是所有人的消费标准,不管商家是否是合法经营,以及是否还有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反正我说你谋取暴利,那你就是违法。

然后手中的另一个杀手锏:我是消费者,是“弱势群体”,所以要找政府保护。然而,现在政府已经放权了,合法经营,政府是不会干涉的。其实,这样的“弱势群体”应该明白,商家都是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产品和制定价格的,绝不会去生产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和制定没有人问津的价格。这是市场使之然。

对于“航班正点率”这个问题,其实许多旅客也并不真正地了解其中内涵,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所认识的“航班正点率”,往往是站住自己“上帝”角度上的颐指气使。

已故周恩来总理早在中国民航建立之初,就提出了有先见之明和科学的民航发展指导方针:“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质量,争取飞行正常。”现在,中国民航正是抓住了发展的关键点——“飞行安全”,才有了今天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巨大的发展和成就,并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其品牌效应为世界所瞩目。

而许多新兴航空市场,也正是由于“安全”问题难过关,尽管也在一段时间发展较快,但现在基本上陷入到了发展的困境中。最典型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连续出现了的航班失联和被击落事件,表面上有客观因素,但其实还是内部管理上存在问题。也有些新兴航空市场,由于“安全”管理不达标,许多国家对他们的航线和航班都有所限制,甚至是不允许入境。

当然,对于航空公司而言,“服务”和“飞行正常”也是很重要的品牌,但首先还是要服从于“安全”。现在,国内一些人,包括一些航空业内人士,看到国内航空业发展迅速,便有了一种“大干快上”的思想,听说国外一些机场航班正点率能达到90%,中国也应该达到100%。

其实,对于“航空正点率”是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的,并不是越高越好,尤其是那些大型枢纽航站和基础设施较差的新兴航空市场。毕竟航空业作为高科技运输行业,目前科技还没有达到“人定胜天”水平,其运行还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

就以人们都很崇拜的美国航空市场为例,该市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建立起了覆盖全美的“航空运输系统(NextGen)”。该系统通过地面航空交通设施和卫星空中管理系统相结合,对航班飞行进行实时监测管理,使空域飞行更有效率、更安全和更有秩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飞行安全和正点。

但是,2007年美国航班总量达到745.5万架次,而航班正点率也只有73.42%。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近6年的航班总量下降了近20%,2012年航班正点率却上升到了81.85%。

中国作为新兴航空市场,2007年航班总量为167.2万班次,航班正点率达到了83.19%;而6年间,航班总量则以平均每年10%左右速度递增。因航班增加较快,而机场有限和相关设施不足,到2012年航班正点率已逐步下降到了74.83%。

通过这两个市场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航班正点率与航班数量是有密切相关的。实际上,航班的增加都会给航空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航空市场也同样受制于此。目前,中国航空市场潜力很大,发展前景也很广阔,但快速的发展,也让机场数量有限、基础设施不足和空域管理处在转型期等问题显现出来,瓶颈状况严重。

然而,即使如此,中国民航通过区域开发使用“协调决策系统”、“航班运行管理控制系统”和“调整个别航线走向”等措施,充分发挥整体管理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现有空域、航线和机场的利用率,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中国航空市场不仅与其他新兴航空市场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即使与一些发达航空市场相比,其安全平稳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笔者认为,按照科学管理,航班正点率并不是盲目地越高越好,应该与安全相结合,两者间把握好一个度。70-80%的航班正点率仍然是一个正常的运作范围。我们也都听说过这样的案例:日本的城市轻轨有很好的“正点”声誉,但一次车毁人亡的悲剧,恰恰是司机为追回几分钟晚点而提高速度而造成的。当然,轻轨与航空还是有很大不同,这个案例仅说明“安全”与“正点”的关系。

也有一些国外的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航班正点率确实能到达90%左右,且也有较好的安全声誉,这是需要我们继续去学习的。但也有外国航空专家指出,各国民航统计航班正点率方式和方法上是有一些区别的,即使是美国运输部统计局的航班统计的数据,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其中就有一些航班未被统计在内。由此观之,数据其实还是一个参考,航空运营关键还是要看整体的管理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但是,我们现在也能看到,一些“闹事”旅客却喜欢玩弄这些航班正点数据,把某一个机场,或者某一个月份的“正点率”,看着是中国航空运输“糟糕”的证据,为自己的闹事寻找理由。也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把这样的“闹事”评论为“倒逼”民航“改进”管理。

其实,这些人之所以不知量力,正是他们不懂什么是航空管理,航空安全对飞行又多重要,所以他们敢“闹事”,正所谓“无知者无畏”。相反,如果这些人能把其精力,用在积极地为中国民航发展“进言”,把他们的“感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给相关的管理部门(路径有很多,而且没有管理部门和企业,不愿意听取对自己发展有利的“进言”),而非不懂装懂“闹事”,可能对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更有利。‍

王疆民
王疆民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王先生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专业,现工作于南航北京分公司,民航高级经济师。由于有较多的工作实践,王先生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对民航业务发展的见解和观点。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航空正点率”不是越高越好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