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质车票、人工登记,到手机一键预订、智能入住,旅游行业的每一次迭代,都离不开技术的推动。
然而,人工智能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在旅游领域的渗透却呈现出“争议与潜力并存”的态势:
有人将其视为“颠覆行业的变量”, 仿佛一夜之间就能改变世界、重塑行业;也有人认为AI雷声大雨点小,觉得除了在消费端的零星应用,并未对行业核心逻辑产生实质影响。
AI到底是会给行业带来颠覆式变革,还是渐进式的演变,现在没人能给出绝对答案。能确定的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革命,而是需要通过一个个细分场景、一项项具体业务中的落地,才能逐步改变行业的运行逻辑。
作为在线旅游(OTA)行业的深度参与者,同程旅行在AI应用上的探索,正是行业“悄然进化”的缩影。
9月10日,在2025 环球旅讯峰会主论坛现场,同程旅行首席技术官余沛以《未来已至,悄然进化的AI旅行生态》为题发表演讲,从行业实践视角,拆解了AI在提升效率、优化体验、赋能产业等方面的具体价值,为我们呈现了AI如何从“概念”走向“落地”,推动旅游生态进化。
(同程旅行 首席技术官 余沛)
以下为演讲实录,内容有删减: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同程旅行的余沛。今天代表同程旅行,从效率、体验、赋能三个维度,和大家分享我们在AI旅行生态上的实践与思考。
先说说AI对内部效率的提升。现在,同程旅行所有的管理系统都已全面接入AI,一万多名员工每天到岗打开电脑,都有AI辅助工具相伴,从日常办公到业务处理,AI早已成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我们的财务、法务、HR等部门也都实现了AI化:法务用AI做合同预审、管控风险,效率比人工提升不少;工程师靠“AI Code”完成大部分代码编写,把更多精力放在创新上;HR则通过AI分析上万名员工的人才数据,优化招聘评估和风险管控。
可以说,AI让内部管理从“人力驱动”转向“智能驱动”,打破了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释放了大量人力成本,也让工作效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其次,在用户体验升级上,我们同样在积极拥抱AI。在线上产品端,我们希望用AI全流程辅助用户,让大家以更自然的方式帮助用户完成行程规划。
今年三月,我们发布了基于同程程心AI的新产品“DeepTrip”。借助大模型的能力,它能通过语音交互,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推荐旅行方案--年轻人喜欢的手绘地图、清晰的行程日历、实用的出行tips,甚至细致到预算规划等,都能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支持。
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AI Agent的深度定制,把大模型产品和自有平台产品深度整合,解决了AI常见的“幻觉问题”,让推荐的酒店价格、房型房态和线上实时同步,保证了信息的实时和可靠。
同时,“DeepTrip” 可以提供包括17种语种智能旅行规划,德语、日语、法语、阿拉伯语、泰语等应有尽有,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用户,都能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规划行程。这不是停留在演示阶段的“demo”,而是已经上线的真实产品,甚至它还会根据实时数据更新价格和库存,方便大家随时追问,就像有个专属的旅行顾问在身边。
未来,我们还想让它覆盖更多环节,不再局限于“搜索-列表浏览-支付”的传统流程,而是像用通讯软件聊天一样,让哪怕是大众市场的用户,也能拿着手机轻松走完整个行程规划与预订流程。
除了前端行前的行程规划,我们也在行后服务过程中发挥着AI的重要作用。比如,传统的机器人客服虽然能帮企业节省人力,但用户体验并不好,常常答非所问。而借助大模型的逻辑推理和自主计算能力,我们的智能客服能真正“听得懂”用户需求。
举个例子,用户问“提前几天订酒店是否有优惠”,或是“机票酒店想提前退,却不知道不同产品的退改规则是什么”,这些以往需要人工反复核对的复杂问题,AI都能快速、准确地给出答案。
现在,我们也正在推动所有产品线通过AI来对知识库进行学习和更新,让AI理清旅行场景中各类产品的组合逻辑,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去满足更好的出行需要,为用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最后,再聊聊AI对产业链的赋能。我们一直思考,如何用互联网和科技思维,把AI深度植入传统产品,让整个产业链的服务更高效、更贴心。为此,我们提出了“同程智造”的概念,希望把AI能力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比如我们的智能客控,现在已经让酒店电视机接入AI,用户入住后,对着电视问“附近有本地人常去的美食吗”,电视机会直接调用“DeepTrip”的功能,在屏幕上推荐相应的内容;酒店的AI语音管家也很“接地气”,不管酒店是用工单后台、微信群,还是用对讲机处理工作,AI都能打通这些系统,客人拿起电话说“需要拖鞋和矿泉水”,需求会直接同步到对应部门,机器人送完东西后,还会通过电视大屏提醒用户,形成服务闭环。
针对酒店接待的痛点,我们推出了“前台多语屏”,不用额外增加设备,前台电脑就能实现多语言交互,解决了很多酒店在签证政策放开后,因缺乏多语言服务能力而难以接待外籍游客的问题。
在景区服务上,我们研发的“外骨骼设备”很快会在国内几个大景区落地,它能帮助那些想欣赏美景但体力不足的游客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今年,我们还会推出优化后的自助入住机。
过去线上购票、观影的自动化率已经很高了,但酒店自助入住率一直上不去,核心是体验没跟上。我们希望通过AI升级,让自助入住机兼顾不同需求,真正发挥作用:喜欢有人情味服务的用户可以找前台,想快速办理入住的用户能通过自助机高效完成。
可能有人会问,这些智能设备和服务,很多企业早就做了,同程为什么还要入局?
核心在于,我们希望让所有产品不仅智慧,更能互联。我们把AI当作“大脑”,把平台系统、PMS系统、后端的智能设备全部联网打通,让这些智慧产品不再是孤立的单品,而是形成一个协同的智能生态。
比如用户在酒店房间通过语音管家下单物品,机器人配送、电视机提醒,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用户查询周边信息,电视机能直接调用行程规划工具,实现服务的无缝衔接。
我们相信,只有让这些智慧产品联动起来,才能真正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又温暖的服务。
回顾行业的技术迭代,2018年左右,大部分企业完成了移动化、在线化转型,有的也开始早早布局私域;2022年,各类科技单品,如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逐渐进入酒店、景区,让大家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新鲜体验。
而到2026年后,我们预判,旅游行业的智慧化会实现全链路互通,即只有当AI打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服务的温度、品质和便捷性,才能真正发挥最大价值。
今天我们做的这些尝试,放在行业发展的长河里,可能微不足道。但就像无数小溪汇聚成江海一样,我们在“AI+旅行”的路上,每一点每一滴的探索和创新,都将会成为推动AI旅行生态进化的力量。
未来已至,AI对旅行的改变还在继续,我们期待能和在座的各位同行、朋友一起,不断探索,共同打造更美好的旅行生态,让AI真正服务于每一位旅行者,服务于整个行业的进步。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旅游行业的 “智能拐点”:AI 如何让效率、体验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