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论资讯>>>
×

中国企业出海只会“卖货”?他们已经在“造梦”

环球旅讯 环球旅讯 2025-08-11 18:21

旅游企业出口“感受力”

过去十余年,谈到中国企业“出海”,你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可能是:

跨境电商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商品、爆款的“9块9包邮”、以及无处不在的低价促销。

但现在,故事正在发生变化。

过去的出海,是拼“谁能卖得更便宜”;而现在,是拼“谁能打动人心”。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把“东西”卖出去,而是开始把“感觉”带出去。

特别是在旅游行业,中国企业正用一套全新的方式“打开世界的大门”——他们不再只是出口行程,而是出口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沉浸体验,甚至一种文化语境。

01

从“卖货”到“造梦”

出海逻辑在变化

曾几何时,“出海”是性价比的代名词——谁能卷价格、谁能跑通Facebook广告和独立站,谁就能拿到订单。

但在电商、游戏等赛道已卷到天花板的当下,企业开始寻找下一个“差异化空间”。

旅游行业,正在成为新的发力点。

为什么是旅游?

因为它天然带有“场景”、“情绪”和“故事”,而这正是当前消费者最愿意为之买单的东西。

凭借品牌张力、组织效率、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众多中国旅游及相关服务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由环球旅讯联合Oceanpayment、OneSight推出的《2025Q2中国旅行行业出海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携程旅行、南方航空、Klook等品牌在Facebook、X、Instagram、YouTube、TikTok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位列前茅。

02

 “剧情+行程”、“AI+榜单”

出海新打法涌现

在体验为王的时代,谁能把“用户情绪调动起来”,谁就能拥有更高的转化和用户粘性。

而中国旅游企业,早就不是过去只卖酒店票务的那一代。

我们看到,短剧+文旅成了出海新武器。

2024年6月,以苏州非遗苏扇为主题的微短剧《一梦枕星河》登陆新加坡新媒体平台,向当地观众介绍江南匠人的故事;两个月后,中国乡村美食微短剧《有种味道叫清溪》上线新加坡、马来西亚多个媒体平台,为东南亚观众打开一幅中国田园图景。

我们也看到,中国平台也在重塑全球的美食体验。

《2025Q2中国旅行行业出海趋势洞察》报告显示,美团将其“黑珍珠餐厅指南”推向海外,并计划发布面向全球市场的“AI智能体”。此举旨在通过国际化榜单促进文化交流,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全球餐饮业智能化水平,为出海餐饮品牌构建数据支持和营销平台。

我们还看到,TCL智能解决方案的酒店电视解决方案、商用显示设备及智能家居系统正广泛应用于全球高端酒店和商业空间,为世界各地酒店客人及消费者提供中国式的沉浸体验。日经中文网报道称,在日本国内的平板电视市场上,海信和TCL等中国企业的销量份额在2024年首次超过了50%。

除了休闲旅游的体验和文化式输出,中国企业对国际差旅市场也日渐形成一套独有的实用方案。

《2025Q2中国旅行行业出海趋势洞察》报告显示,随着中国旅行业出海加速,境外差旅频次增长,企业普遍面临境外支付成本高企、资金流转效率低下等痛点。

据全球数字支付解决方案领先品牌Oceanpayment观察,“跨境支付已成为影响旅行业全球化运营的关键瓶颈”。

为应对上述挑战,企业亟需构建更灵活、高效、安全的跨境支付体系。

  • 降低多币种结算复杂性,制定有效策略保障成本;
  • 提升对接本地支付渠道的能力,满足全球多样化支付偏好;
  • 增强财务透明度与管控力,助力差旅成本管理与预算控制;
  • 实现收付一体化协同,打通前端预订与后端供应商支付流程;
  • ...

从用户支付体验到企业运营效率,通过支付科技赋能业务可持续增长。

这背后,不再是简单的方案“贩卖”,而是围绕“内容+场景+配套”的全链路设计,推动用户在休闲娱乐和商务交流等方面,都能形成闭环式的沉浸感和高效便捷。出海不仅是营销和文化的战场,也是基础能力建设的比拼。

03

出海目的地变革

谁能共鸣,谁就是市场

曾经,中国旅游企业出海最热的还是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但现在,新的机会正在中东、东南亚、拉美等“文化可嫁接型市场”中快速生长。

《2025Q2中国旅行行业出海趋势洞察》报告显示,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旅行及相关出海企业正积极构建“全球多极”网络,实施因地制宜的精准布局。

在区域布局上,中国旅游企业正打破传统的欧美中心视角,三大方向清晰可见:

* 深耕劳动力成本优势显著、文化亲和力强且作为热门出境目的地的东盟市场;

* 开拓连接北美门户、潜力巨大的新兴客源地拉美市场,尤其南美和墨西哥;

* 把握具有高端旅行潜力和大型项目机遇的中东市场。

这一系列战略举措,标志着中国旅行业出海正步入规模与质量并举、政策与市场共振的新阶段。

为什么这些市场成为新蓝海?

* 年轻用户多,社交内容传播力强

* 消费升级驱动文化+体验类旅游

* 本地旅游供应链尚未平台化,中国企业可以输出标准、经验和解决方案

04

中国旅游企业

正在出口“感受力”

旅游企业出海,不再是“卖票”,而是“造梦”:

* 用短剧和短视频“先种草”

* 用AI和社群设计“高定行程”

* 用本地化运营、内容触达、文化融合“增强沉浸感”

在海外,中国旅游企业不再只是“卖一次团”,而是开启一段“持续互动”的故事链。

更重要的是,内容即营销,体验即品牌,已经成为这场体验出海的核心信条。

如果说上一阶段的出海,是拼价格、拼供应链;

那下一阶段的出海,就是拼文化理解力、用户洞察力,以及“制造共鸣”的能力。

旅游企业恰恰拥有这种天然优势:它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而是感性的体验。

在全球化走向“碎片化体验”、“文化共感”新阶段的当下,中国旅游企业正通过“沉浸感”打造新的竞争力边界。

下一步,不是“卖东西”,而是“让世界来感受我们”。

扫码即可下载

完整版报告

环球旅讯
环球旅讯

TravelDaily

欢迎关注环球旅讯官方微信订阅号(ID:traveldaily),第一时间收获旅游业热点事件、意见领袖辣评,以及最值得关注的行业趋势洞察。

traveldaily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中国企业出海只会“卖货”?他们已经在“造梦”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