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9日:随着中东地区本地航空公司和机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运力扩张,而外国航空公司也纷纷进军该地区,中东必将重新定义全球航空业。
提出以上观点的是亚太航空中心(CAPA)的执行董事长Peter Harbison。
Peter Harbison指出:“下一代航空业意味着航空公司、机场和协调性政策领导的组合,这使得整个中东长期之内的航空服务和乘客航空旅行快速增长成为可能,而此前人们认为这只可能在一段短时间内实现。”
据CAPA称,目前投入到中东地区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超过500亿美元。
Eyefortravel消息称,2012年,中东地区10家领先机场的联合运力将达到3.2亿人。以航空公司预期为基础,国际航协(IATA)预测的运力为1.6亿人次。即使中东航空公司将整个亚洲—欧洲市场都占领,其运力也仅会再增1.1亿人次。行业专家指出,填补未来飞机和机场的空缺将非常关键。
由于中东地区的国际到境旅客数量正巨幅增长,结果致使当地政府巨幅投资于新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航空公司和机场服务、标准、运力以及业务连贯性。
国际航协还强调,海湾地区一些航空公司订购飞机之举已经在业界中一些历史最悠久、最强大的航空公司中引起恐慌——仅仅去年一年前者就订购了超过500亿美元的飞机,其中多数是长途双通道飞机设备。另外,由于中东地区内部航空业自由化趋势蔓延,未来订购的飞机数量(还有来自已确立地位的国家航空公司的)将进一步增加。
至关重要的是,该地区位于非常理想的地理位置,可以使一架新一代的超长距离飞机发挥最大价值,地球上任何两个地点都可途径中东地区实现一站式航空旅行——以及在这个地区之内实现以上旅行。
“以上所有因素都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汇聚一起,恰恰在陈旧的规章制度环境即将消失的时候,” Harbison先生说。
废除对航空公司市场准入的不必要限制——这些限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强制执行,目的只是为了保护通常是运营低效的国有航空公司——是下一代航空格局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今中东航空业的特征。
“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力量分配的剧烈变化,这不仅仅是一种通过传统方法可以测度的发展。因为我们不但将看到本地航空公司的快速发展,我们还会目睹主要的外国航空公司在中东成立,他们的目的是利用该地区作为未来发展的跳板。在新涌现的规章制度下,这将成为可能,而这在以前则不可能实现,” Harbison如是说。(Miracle翻译)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中东地区必将重新定义全球航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