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没有发现,坐飞机永远选不到前排?
就在昨天,江苏省消保委针对一直以来被广大消费者所诟病的机票锁座现象,公布了专项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江苏省消保委约谈了包括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在内10家航司。
调查显示10家航司的经济舱,都存在机票锁座行为,没有一家是完全开放所有经济舱座位的,有几个关键信息:
- 10家航司经济舱均存在锁座行为,购票阶段锁座比例介于19.9%—62.1%之间,均值达38.7%。
- 经济舱靠前、靠窗、靠过道等较为便利、舒适的座位常被单独锁定,仅开放中间区域、机尾等舒适度较差的座位供免费选择。
- “解锁”变相收费,解锁需额外付费或用积分/里程等权益兑换,部分航司进一步增设付费路径,开放积分/里程付费购买座位,实质将“基本座位选择权”拆分为付费服务,变相提高出行成本。
简单概括一下,经济舱好位置基本被锁,解锁需要额外用积分兑换或者付费,且解锁规则与收费标准不明确。
针对机票锁座问题,江苏省消保委要求各航司15个工作日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提交。
消息传到社交媒体上,底下评论区炸开了锅,网友们各执一词。
有吐槽锁座比例离谱的:
“第一排锁坐也就算了,锁前3-5排,锁靠窗,就很离谱”
“锁3-5排都是几年前了,现在是机翼前面全锁,靠窗全锁,离谱的一逼。”
“现在是越锁越多了 就差把经济舱赶行李舱去了”
“我见过最离谱的X航,应急出口在内往前的全锁了基本等于锁了半个舱。并且出行前三天到出发当天我随缘刷了五六次都是如此,并未开放新的排数。”

也有觉得“付费解锁”合理的网友:
“我能接受有锁定付费的座位,但要规则透明价格透明!选座位不能成为航司变相盈利的工具!”
“对于我们这些身体不好的可以多付费坐得舒服一点,没毛病。”

02
客观来看,两拨乘客都有自己的道理,只是站的立场不同。
从普通乘客的立场出发,吐槽的点在于,同样都是经济舱,应该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不应该提前把座位锁住留给高卡客户或者积分用户。
在业内人士G总看来,站在航司的角度,高卡用户是各大航司挤破脑袋都要争抢的优质客源,把优质座位留给高卡用户,有它的合理性。
说的直白一点,别看大城市每天飞机飞来飞去的,但经常坐飞机的就那一小波商旅客人,他们才是航司的基本盘。
有一组很扎心的数据,可以佐证这一点,根据ICCT(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在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 全球最富有的20%人群承担了80%的航空出行,而飞行最频繁的前2%人群承担了约 40%的航空出行。
经常出国的应该知道,在国外付费选座已经是基操。实际上,国外很多航司把常旅客,看成是航司的生命线,因为航司利润大部分都来自于常旅客。
国外航空分析师Courtney Mille对美国几家主流航司2024年的盈利状况进行了倒推:如果不计入常旅客收入的情况下会怎么样?
结果很有意思,在不计入常旅客收入的情况下,2024年美国最赚钱的五家航司全部都会变成亏损。
- 达美航空的营业利润率为10.5%,如果不计入常旅客计划收入,其利润率将为-2.5%。
- 美联航的营业利润率为 8.9%,如果不计入常旅客计划收入,其利润率将为 -1.9%。
- 美国航空的营业利润率为4.8%,如果不计入会员忠诚度收入,其利润率将为-8.3%。
- 阿拉斯加航空的营业利润率为4.9%,如果不计入会员忠诚度收入,其利润率将为-11.4%。
- 西南航空的营业利润率为1.2%,如果不计入常旅客计划收入,其利润率将为-19.9%。
对于航司来说,高卡用户出行频率更稳定、更容易预测,也更容易贡献高单价、多附加服务、高利润舱位。
这点在酒店市场其实也是类似的逻辑,比如万豪集团在2024财报中披露的数据,美国酒店客房入住间夜的72%,全球客房入住间夜的65%都是由忠诚度计划会员贡献。
这几年,国内的主要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等),都把常旅客体系当成了企业的战略核心,通过精细化、分层化、差异化待遇 ,尤其针对高频、高付费、高忠诚用户群 —— 来争抢并锁定“高卡用户”。
03
为了提升会员粘性,国内各大航司打响了高卡会员争夺战,推出了各种利好条件。
像东航在2025年会员体系升级中,就强调“生命周期累计贡献”,会员的消费金额可长期积累,让老会员不必担心因一年飞行少一点就降级。
对于常旅客来说,航司的优惠政策,也让他们更有动力去累积里程、积分,获得升舱、优先值机选座、贵宾厅等权益。
“换位思考,作为一个高卡用户,不用提前预定,哪怕临时预定,也会有一个相对较好的位置,这种稳定的选座预期对于高卡商旅客户其实还蛮重要的。”
“前排、靠窗较好的座位,可以理解成航司的增值服务。”在G总看来,优先值机选座是航司锁定高卡用户的常规操作。
事实上,除了用“锁座”黏住高卡用户之外,航司“解锁”座位也有自己的一套优先级。
“一般航司只有最高的前两档高卡,有免费选座权益。其他档位的会员都得让位给付费选座的旅客。”
“如果没有那么多人买付费座位,被锁定了又没卖掉到座位,一般是先给金银卡会员发,然后给差旅客户发,给高价的发,最后才会给一般旅客发。”前航司内部人士A总告诉笔者。
所以总结下来,现状就是如果不是航司高卡,没有积分的普通乘客很难选到前排或者自己理想的位子。
从航司收益管理的角度出发,付费选座在国外航司中已经司空见惯,但在国内受限于各种原因,航空公司不允许对经济舱的不同座位区别收费,再加上选座规则模糊,导致消费者的怨气进一步增大。
“本来前后排座位、中间和两边的座位就有差异,除了中间座位舒适度低,还有时效性,第一排和最后一排下飞机时间能间隔7分钟,是有可能导致转机失败的。”
在A总看来,有差异的产品就应该让它卖出差异性的价格,这才是最简单清晰的破局之路。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锁座近4成,10家航司被约谈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