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已收官,从飞常准数据来看,在旅客吞吐量排名上,上海浦东机场以1537.7万人的成绩,夺得全国第一名。
当大众聚焦于传统枢纽机场的比拼时,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机场却凭“反常规”数据,成为暑期最大的“黑马”。
航班管家发布的《2025年暑运出行数据总结》显示,温州龙湾机场以11.8%的航班同比增幅,稳居全国千万级机场增速的首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米兰、罗马、马德里3条洲际航线客座率都超80%。
这座自带“传奇基因”的机场,从诞生起就刻着温州人的印记。
据报道,温州龙湾机场,是中国首个民间集资建造的机场。
其实无独有偶,杭温高铁、市域铁路S1线等当地重要交通项目,早期也有大量民间资本参与。
这种“自己建家乡枢纽”的模式,让机场从一开始就摆脱了传统基建的路径依赖,更懂本地旅客的出行需求 —— 无论是商务洽谈的急切,还是亲子出游的细致,都能在服务中找到精准回应。
今年暑期62天,温州龙湾机场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 旅客吞吐量突破266.5万人次,客运航班起降超1.8万架次,两项核心指标均刷新历史纪录。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温州龙湾机场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捕捉。
一方面,它搭上了全国“非遗游”、“小城游”的热潮,作为温州芬妮特恩森林农场等非遗景区的“空中门户”,配合“机票一站通,免费游温州”活动,直接拉动省外10人以上航空旅游团队同比涨近六成;
另一方面,它紧扣温州“全民经商”的城市特质,有网友发帖称“温州机场全是谈生意的”。
今年暑期,温州龙湾机场便针对北京、广州、成都等热门商务航线,联合航司累计加班超2100架次,甚至将南航广州快线升级为“日均7班 +专属值机柜台+优先安检”的商务快线,把航班截载时间缩短至起飞前30分钟,让赶路的生意人少等一秒是一秒。
更难得的是,温州龙湾机场把“细节服务”做到了不同旅客的需求点上。
针对暑期亲子出行高峰,机场专门设置儿童安检站位点,17岁以下旅客同比增长近两成,四川、贵州等地“小旅客”的增幅更是超三成;
为解决国际旅客的“退税焦虑”,T1国际航站楼新增离境退税代理点,效率提升六成,候机区扩容后新增的三成座椅,也让带着行李的旅客不用再“抢座位”。
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恰恰让不同需求的旅客都能感受到贴心——商务客能高效赶行程,亲子家庭能轻松出行,国际旅客能顺畅通关。
值得深思的是,在空铁运输竞争激烈的当下,温州龙湾机场的崛起,并非单纯靠 “堆数据”,而是找准了区域型机场的差异化赛道。
在温州出行市场中,铁路也分流了大量短途旅客,比如温州南站暑运旅客297.7万人次,但机场却通过“旅游+商务+中转”的组合拳,硬生生开辟出增长空间:
- “四免中转服务”带动中转旅客量同比涨超六成,8个航点的国际(地区)客运业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8.1%,连洲际航线都能保持高客座率。
这种不与北上广深机场比拼“航线数量”,而是立足自身定位、深耕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市场、强化区域航空集散功能的思路,正是它能在暑期脱颖而出的关键。
从民间集资的“草根机场”,到如今增速第一、洲际航线近乎爆满的千万级机场,温州龙湾机场的暑期表现,本质上是 “温州精神” 在基建领域的落地:
- 不等不靠自己建,摸清需求精准干。
它用数据证明,区域型机场不必追求“大而全”,只要读懂本地、服务到位,就能在暑期民航市场中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中国首座民间集资机场,竟成暑期最大“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