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疫情期间的低谷后,总部位于柏林的目的地旅游活动预订平台 GetYourGuide 近日宣布,公司已实现盈利,并预计全年营收将接近 10亿欧元(约合12亿美元)。

在全球资源高度分散、不少业者一度疯狂补贴烧钱的目的地旅游赛道上,创业公司却宣布实现盈利,不免引人瞩目。
公司首席执行官 Johannes Reck 在伦敦的彭博科技大会上透露,过去12个月内,GetYourGuide的经调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首次转正。他将业绩增长归功于“精选体验服务”的热度上升——从城市导览到烹饪课程等个性化体验日益受到游客青睐。
“在被封锁的两年之后,人们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去体验’,”Reck表示,“我们早早为此做好准备,并抓住了这股浪潮。”
疫后复苏与体验经济的崛起
作为旅游行业中的新兴力量,GetYourGuide允许用户在线预订各类旅行体验项目,并从每笔交易中收取佣金。
疫情期间,公司增长停滞并裁减部分非技术岗位人员,但2019年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4.84亿美元融资为其提供了“生存缓冲”。
2023年,公司又通过股权与信贷方式额外筹集了1.94亿美元 以支持扩张。
截至最新季度,平台上用户共预订约1000万次体验活动,其核心销售指标——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 30%。Reck指出,这一增长部分得益于平台引入的人工智能功能,帮助体验提供方更高效地处理客户反馈与行程规划。
竞争加剧,AI成新战场
当前,在线旅游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Uber 已在汽车出行服务之外增加了火车与航班预订功能,Airbnb今年也推出全新应用,支持用户预订奢华旅游和名人活动(例如与NFL球星Patrick Mahomes的烧烤聚会)。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GetYourGuide凭借“体验导向”的定位脱颖而出。
但Reck也坦言,AI带来了新的挑战——无论是来自 Google 还是像 ChatGPT 这样的人工智能助手,它们都在争夺旅行规划的市场入口。
不过,Reck认为这些通用平台仍难以处理旅游过程中的复杂细节,例如与导游约定集合地点或应对行程临时变更等问题。
“人们往往低估了旅行体验背后的复杂性,”他说,“而这正是我们真正擅长的地方。”
随着旅游业全面复苏,GetYourGuide的成功或许标志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旅途中追求的已不再仅仅是“去哪里”,而是“如何去感受”。
新人笑,旧人哭
美国旅游媒体 Skift 创始人 Rafat Ali 对GetYourGuide的表现给予了高度关注。

他指出,这一消息宣布的时机非常微妙:
就在激进投资机构 Starboard Value 对其最大竞争对手 Viator/Tripadvisor 发布评估报告的同一天,GetYourGuide宣布了盈利和营收突破。Ali认为,这绝非巧合,GetYourGuide显然提前洞察到了竞争格局的变化。
Ali进一步比较了两家公司的表现:Viator增长仅14%,利润率7%;而GetYourGuide增长超过25%,已经盈利,虽然具体盈利数额未披露,但在资本市场叙事上占据了明显优势。

他评论道:“市场领头羊还停留在既有公司的状态,而挑战者则表现得像成熟玩家。GetYourGuide希望传递的信息很清楚:我们正在盈利并快速增长。”
此外,Ali认为,GetYourGuide的胜出关键在于“意愿形成”环节——即在 TikTok短视频、ChatGPT聊天和精选探索 等新兴渠道影响旅客决策,而不仅仅依赖传统的搜索引擎流量。
这意味着,体验类平台的下一阶段竞争,将取决于谁能在旅客规划阶段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利润扩张和价值创造的核心所在。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目的地旅游新王诞生:这家公司年收入逼近1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