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论资讯>>>
×

高铁“围剿”民航,长沙-北京航线还能日均30班?

罗銮銮 环球旅讯 罗銮銮 2025-08-19 17:59

中部机场争霸战

在中部民航市场里,长沙是一座蛮矛盾的城市。

一头是南向的失色。航班管家数据显示:以上一周为例,长沙—广州每天3班,而长沙—深圳几乎停航。

图源:航班管家(下同)

北向的情况,则截然不同:长沙—北京日均30班,使这条中部至首都的航线跻身全国前列。

面对高铁的强势分流,长沙为何在南向失势,却能在北向杀出重围?

答案,要从中部的地理与交通格局说起。

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机场,短中程客流大部分被高铁网络切走,尤其是五六百公里、两三小时的“黄金区间”,几乎成为高铁的降维打击。

在这一轮冲击中,长沙无疑受伤最早、最深。

长沙到广州、深圳的航程与高铁时刻几乎“天生克制”短途航班;如果不是长沙与广州同为南航的重要基地和枢纽,这点航班密度恐怕都难以维持。

8.11-8.18 长沙黄花-广州白云机场

相比之下,武汉就幸运一些。提速后的武广、武深高铁已把武汉到广州、深圳的时间压到约3–4小时,但武汉依然保持着飞广州13班/日、飞深圳11班/日的航班规模。

这也侧面反映了,在腹地广、商务面厚的节点城市,航空与高铁并非零和博弈。航司通过网络布局和客源结构,仍能为航班“留出空间”。

不过,长沙并没有彻底失守。正如开头所说,北向航线反而成了它在中部地区最强硬的存在。

南航与国航也看准了这一优势:

国航主守首都,南航则铺满大兴,覆盖不同时段和各类客群,在这条航线上展开正面交锋。

8.11-8.18 长沙黄花-北京首都机场

 8.11-8.18 长沙黄花-北京大兴机场

其他航司如海航厦航、东航以及湖南航空,则填补了空档时段,把这条航线织成中部最坚实的空中通道之一。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条航线能打?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旦路程拉长,高铁耗时就无法与航空竞争,飞机的时间优势便凸显。

长沙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从长沙到北京超过1500公里,高铁耗时约6小时,而飞机只需两个多小时,这种效率差让航空稳稳守住阵地。

以8月21日为例,部分航班的票价甚至比高铁还便宜,进一步巩固了航空的竞争力。

单看一条航线的光环,长沙似乎风光,但放眼整个中部机场格局,竞争远不止一条航线。

除了长沙之外,武汉、南京、厦门都在争夺“中部一哥”,航班数量、网络布局、客源结构,每一环都可能左右最终胜负。

(备注: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区域机场格局,我们还将南京禄口和厦门高崎纳入对比,尽管它们严格来说属于东部沿海。)

从2024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端倪:

  • 武汉天河机场 全年旅客吞吐量达3140.6万人次,历时九年重回中部第一;
  • 长沙黄花机场 紧随其后,吞吐量3121.1万人次,同比增幅约14%;
  • 南京禄口机场几乎并驾齐驱,吞吐量为3117.4万人次,三者之间差距不到四万人次。

换句话说,武汉、长沙、南京如今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彼此之间旗鼓相当。

再往下看,郑州新郑机场2850.5万人次,厦门高崎机场2790.6万人次,也都处在同一量级。

不过进一步剖析各机场的结构特点,仍能发现不少细节:

武汉航线布局南北兼顾,南向对广深航线保持强势,同时北向航线也稳步增长,因此底气最足;

长沙则偏重北向,靠飞北京撑门面,南向航线被高铁压缩明显;

南京依托长三角经济腹地,南北航线都有潜力,差距微小;

郑州和厦门则更多受国际航线恢复和中转策略影响。

总之,未来谁能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一哥”,仍需时间揭晓。而真正的胜负,关键在于各机场能否在自身航向上持续掌握市场核心价值。

罗銮銮
罗銮銮

环球旅讯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高铁“围剿”民航,长沙-北京航线还能日均30班?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使用微信扫一扫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