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旅讯】(记者 曾宪皓)“硝烟四起”常被用来形容战争的激烈,但如果一个战场上真被重重烟雾笼罩,在外围其实是看不清战斗进程的。由携程、佰程掀起的免服务费的“签证大战”,似乎正是这样一场引人关注却又充满迷障的对垒。
携程的签证在手机App上服务费全免,把签证大战推向高潮。
“我们现在做的,和当年360让杀毒软件免费是一样的事”
“我们有点遗憾。因为中国有几百家传统公司在做签证服务,这次‘战争’会波及到他们的收益”,佰程CEO曾松对环球旅讯记者这样说。
曾松认为,签证服务免费化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实惠的,如果佰程能把免费的“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有价值的。他说:“给消费者实惠,应该是企业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和奇虎360当年把杀毒软件免费是一样的。”
对佰程的思路,中青旅市场推广部总经理葛磊赞赏称,得到阿里巴巴的注资后,佰程的互联网思维明显增强了不少。佰程确实在战略方向、运营工具等维度都得到阿里巴巴的帮助,“淘宝旅行‘612’大促,佰程有四项指标都是第一名,就是一个体现”,曾松说。
6月底,以签证作为主要业务的佰程,高调承诺“拒签退全款”, 7月14日又近乎爆炸性地宣布“全球免费签证服务”;几乎同时,携程宣布在手机App上举行“订签证全场服务费0元”的活动。因此佰程被认为是主动发起“签证大战”的一方,被打上了关注度的聚光灯。
葛磊分析称,签证服务是挣钱的,而佰程放弃这部分收入,背后实际是它的战略转型,“佰程应该是希望通过免费服务,提高规模和黏性,再引导消费者购买它的出境游产品”。
但在这个略显老套的互联网打法的背后,佰程CEO曾松向环球旅讯记者讲出了故事的另一面。
佰程CEO:我们不得不应战
“从4月起,携程就开始了大量地针对我们的市场攻势,包括给签证服务降价。6月携程把签证价格‘透明化’,实际上也是在调价格。因为竞争加剧,我们在签证领域又刚刚形成领先的格局,所以不得不跟进。”“携程要跟我们打价格战,从企业地位上来讲,我们不是很理解,但没有办法,只能跟进”。
这里说的“不是很理解”,其实更多是一种埋怨。对于携程的出手,曾松自己其实也明白,一则“它是个巨人,什么都要抢”,二则“如果签证不是出境游的入口型的战略要地,携程也不会这样打我们”——2012年腾讯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游客都是办理签证后才会进入机票、酒店等项目的预订。
旅游特卖网站爱旅行的CEO袁伟评论称,佰程刚刚拿到签证第一的位置,携程就在挑价格战,佰程不走这一步也没什么选择,“不跟吧,会丢了优势;跟吧,其实也极其凶险,毕竟底子没那么厚”。
智旅签证的总经理王宁则有进一步的观察:佰程在宣扬自己的签证优势的同时,并没有能够真正的树立起壁垒,在携程挑起事端后只能采取价格战来针锋相对,这是过去战略行为不当造成的后果。
王宁说:“如果佰程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仍然坚持以这种初级抵抗和携程对搞,哪怕没有新对手的介入,我也不太看好佰程的未来。”
实际上,在7月15日,携程方面已经向环球旅讯称:签证价格透明化以来,单月突破5万人次办签证,多个城市增幅超过500%,“就签证业务来说,携程在国内旅行社和旅游网站中已经占据细分市场第一。”
不仅是免费,双方都在贴钱
签证采购平台虎翼网COO张伟透露了一个数字:“拿携程着重宣传的美国签证产品来说,他们报价1078,而虎翼采购平台对旅行社同行的报价是1230元,比他们2C价格的还要贵152元”。而价格战打响后,佰程携程去除服务费,上述美国签证只剩下1008的“使馆价”。
张伟称,这轮双程大战,事实上已经不是免费,他们每家都是在贴钱:“签证和其它产品不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买卖过程,除了双向物流,还有很多的人工服务成本,比如翻译、填表、送签、取签等环节,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签证大战”爆发后,网络上有文章经过周密分析,计算出一个签证走完完整流程,人工成本、隐形成本再加上合理利润,东南亚国家的服务费用应该在50-100元,欧美签证的服务费应该是500-800元。
大减价带来销量大涨,但也带出“产能”问题。“构建一个签证处理流水线工厂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成熟的签证业务人员培养流程。佰程采用自建团队,而携程除了自建团队外,也可能收购现有的签证工厂流水线,以此来保障生产力”。张伟称,光有强大的市场揽客能力是不够的,不能够把暴涨的订单完整消化,反而会让自身品牌口碑受损。
战斗是长期的吗?星火能否燎原?
对于携程的主动出击,爱旅行CEO袁伟并不感觉奇怪:“服务费平均十几块钱的事情,携程用几十块钱获得一个用户,是划得来的”。
至于这场价格战能打多久,袁伟表示“肯定是短期的”。携程App页面显示,签证“全场服务费0元”活动会持续到7月25日。
佰程方面,曾松向环球旅讯记者表示,签证的全面免服务费将至少坚持一年。曾松承认,这期间因免费带来的服务增量,会对佰程的运营效率等诸多方面提出挑战。不过他透露,他们的背后也有充足的资金做支持。
在佰程(百程)网上,“服务费全免”的宣传口号甚至难觅踪影
受到两条鲶鱼刺激的传统旅行社,会因此跟进,从而让整个行业的签证走向免服务费化吗?曾松认为可能性比较小,袁伟也表示“旅行社没法跟,这很明显是个赔钱的事”。
虎翼网的张伟向环球旅讯记者说,传统旅行社或是专业签证代理是不会跟进“免费签证”的,因为他们没有这个实力。“签证的服务费随着OTA的介入会更快的趋于合理,但对于免费化,我可以肯定的说,一定不会。在最发达的美国,信息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也一样存在着出国签证服务的企业。”
如果传统旅行社不跟进,两家碰撞出的星星之火,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燎原的。除去港澳游,中国一年有3千万的散客需要签证服务,据智旅签证的王宁估计,佰程+携程的市场份额,最乐观估计也只有5%,影响力非常有限。
战争中,谁受伤谁又收益?
尽管签证免服务费无法形成燎原之势,但此次事件给行业带来的触动肯定是有的。
“肯定会让旅行社降低服务费,该找旅行社的用户还会找,只是在知道底价后,不愿出那么多服务费了。”袁伟认为,“签证大战”中,躺枪的是旅行社。
“如果这是佰程的战略布局,那么它会极大扰乱市场秩序,这是一个把市场搅浑的举措,很不负责任!”来自传统旅行社的葛磊的态度似乎也很有代表性。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认为,此次价格战,可能重演交战双方都增长,而同业受伤的戏路。
目前看来,对战的两家都得到了好处。携程杀入了签证市场,而佰程虽然遭到携程的锁定打击,但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品牌曝光,使其出境游业务可以受益。
战争的受益者还有更多。尽管在线旅游公司加入签证大战的不多——截稿前,只有世界邦旅行网宣布签证服务费免费——但袁伟认为,在线旅游公司普遍是受益者:“签证免服务费让更多人知道原来互联网上也可以做签证,培养了用户习惯。OTA原本给人感觉是服务不如旅行社,但现在用户知道,OTA的服务也未必不行。”
“消费者的注意力都片面地集中到价格上了”
“如果佰程坚持签证免服务费的话,我个人预见,它的服务质量一定会出现问题,投诉率会上升。因为一个不挣钱的服务,投入的资源和精力必然会越来越少”,中青旅的葛磊认为,当下的签证之争,是把消费者的注意力都片面地集中到价格上了,在效率、过签率等服务方面,则故意地忽视了对消费者的普及。“如果要保证服务质量,一定要给它一个合理的价格”,他说。
与机票、酒店不同,签证服务被公认为一个非标准化而重服务的产品。“在价格战之前,我们认为服务是有价值的,应该收一定的服务费”,曾松自己也这么说。佰程从2005年开始做签证,因此在曾松看来,2013年才开始办理签证的携程“服务还比较茫然”。
当问题变得多且难,消费者对价格就不是那么敏感了。“美国签证要填16张表格,不熟悉的要填2-3个小时,专业签证员15分钟能填好”,爱旅行CEO袁伟介绍称,“游客也愿意花200块钱选专业的,省这2-3个小时”。
免服务费的事实基础:大量签证已实现标准化服务
其实,恰恰因为签证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服务,情况才不可一概而论。对欧美等难办的“大签证”,大型旅行社和小代理之间,在办理效率、签证资质、政策熟悉度和过签率上,都存在相当明显的差距,因此也造成了不同的市场定价。
但国内游客去的最多的东南亚国家——占出境游目的地的近半数——签证已经非常方便,基本实现100%签过和电子化签证,服务品质难以体现出差别,因此收费已经相对透明。在价格战开打之前,其实有些网站的东南亚签已经免服务费,这是市场决定的,也是此次免服务费风波的事实基础。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分析:“签证便利化是一个趋势,目前绝大多数旅游目的地的签证都没有特别难办,这给签证免费和标准化服务带来了可能,免费和低价对这些目的地不见得就不能保障服务质量。”
袁伟则认为,对于大部分的签证,客户在乎的是快捷、简单和出签证,而上述类型的签证,是在线旅游网站可以胜任的。
互联网与旅游融合,不会改变服务的价值
“消费者在选择东南亚等简单型签证,可以以价格为优先,其他的则要考虑服务商的综合信誉”,葛磊这样建议消费者。
他认为,在欧美等有技术含量的签证上,旅行社目前还具有不可替代性。“很多网站提供签证服务,但他们不具备这个能力,背后依托的也还是传统旅行社,就好像佰程背后依靠的是华远一样。”
“我们认为,签证服务应该提升的是专业化水准,而不仅是在价格上陷入泥沼。好的服务必须有合理的服务成本和服务利润”。葛磊称,长期以来,中国电商扩张最主要的武器就以低价抢占用户规模,所有电商都跳不出这个圈子,而旅游业十几年的价格战,已经牺牲掉了行业的规则、牺牲掉了服务质量、牺牲掉了消费者的体验,这只是为了一味迎合恶性竞争的低价。
“即使互联网会改变所有商业模式,但不会改变服务的价值。我们希望能将对价格的片面关注,转向对服务质量和旅行体验。”
签证价格战之后是什么,虎翼网的张伟预判,专业之战会随即打响。如果真是这样,消费者和行业人士都会乐见,而互联网对签证领域的星火燎原的才将真正开始。
记者手记:
在这场签证价格大战中,传统旅行社与在线旅游公司都罕有跟进者,连挑起战争、财大气粗的携程也表示“不赞同不合理的低价,全面0服务费,没有利润,何来服务?”无需等双方鸣金收兵,“签证大战”的结局似乎已经可以预见:价格战不会扩大化。
但从行业的长远来看,签证的底牌一旦被揭开,就无法盖回去了。旅游企业将来不再是靠信息不对称来牟利,而是在越来越透明的情况下,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其实是此次“签证大战”的深远意义。
采访下来,记者发现,免服务费更像是互联网给传统旅游业下的一剂虎狼之药,可短暂刺激而不可长期服用。按佰程网CEO曾松的话来说,这只是“术”而非“道”。然而,无论在线旅游公司还是线下旅行社,大家理解的“道”非常一致,那就是“有价值的服务”。在浮躁的互联网大潮下,这种共识是旅游业的幸事。
但为什么还会出现价格战这种粗暴的形式?最根本的原因,是消费者除了价格,看不到签证服务还有哪些因素可供比较。在几乎盲选的情况下,只能受到价格的指引。对消费者市场教育、知识普及,是此次“签证大战”暴露出来的短板所在,也是每个旅游业者尤其是营销人员应该重视的当务之急。
评论
游客
2014-07-21
打得越凶消费者越得利。
全部回复
“签证大战”:写在星火燎原之前
游客
2014-07-21
打得越凶消费者越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