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旅讯】由于很多大公司通常不会自己开发尖端科技产品,所以最近一次的Carlson Wagonlit Travel(以下简称CWT)会议带来了一种非常新颖的感觉。
尽管CWT的市场技术总监William El Kaim强调了展示项目本质上仅仅是“概念验证”,不过鉴于目前企业应用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要看到概念变为现实也不会很难。
首先亮相的概念性产品名为“CWT door-to-door”。值得一提的是,CWT已经和KDS就后者的Neo企业预订工具进行合作了。
El Kaim的演讲是TTI/WTM创新峰会的一部分,他描述了如何为客户提供旅行“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让他们能够选择喜欢的酒店,查看交通工具选择和进入旅行下一阶段:预订产品。
或许这并不出人意料,CWT正在和Rome2Rio就一些“创新试验”产品进行合作,同时他们也将继续和KDS发展商业合作关系。
WoldMate于一年前被CWT收购,该公司通过与CWT的合作,将自身的服务延伸进CWT To Go移动应用,它还推出了一些新服务尝试。
“移动是第二大脑。因为越来越多人通过企业以外的渠道预订,我们现在开始做的就是让旅客给我们发送一封详细的邮件,然后我们可以将内容信息进行整合,以增加我们对旅客行为模式的了解。”
该公司推出的其他旅客服务产品还包括虚拟旅行助手服务。
该公司同时还在研发一项CWT Kiosk概念产品(在线和实体概念产品),在旅行中,它能让旅客和旅游咨询顾问通过视频会议和屏幕分享技术就各种选择进行讨论。
这款产品的目的是填补线上与线下的差异,还有帮助这些不常进行旅游的旅客——El Kaim称,有三分之一的人一年只旅行一次,但是占到旅游总消费额10%。
另一个概念产品是FareTracker。上周,CWT宣布和Yapta达成了合作,FareTracker能提醒美国客户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重新预订。
不过,CWT FareTracker是实时工具,只能在预订出票前通过对比其他选项航线或同一条航线的其他旅客的花费情况,来帮助顾客了解更多信息。
以上这些概念中的大部分由一种叫做CWT Trip Reconstruction的大数据平台支撑,该平台从各种来源中抽取出信息,帮助该公司实现从基于交易的服务向实时推荐类型的服务转型。
该平台的算法能帮助CWT依据国别、公司获其他趋势来总结出旅客的行为模式。
所有的这些都促成了CWT引领行业创新的想法。
当我们仿佛看到未来的曙光之时,它还需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 创意阶段:关注客户的问题,选定创意并评估实施所需的投资额度;
• 测试:研发技术并进行测试,基于测试结果评估投入市场运营的成本;
• 拿出一份商业计划,在企业内部成立包括各个岗位人员的委员会,他们将监督产品面市。(Eileen 编译)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CWT测试一系列概念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