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个冬天,怕冷的北方人往南方跑,抗冻的南方人往吉林跑。
11月22日吉林雾凇冰雪节开幕那周,跟去年差不多的时间点,我和几位老朋友又去了一趟吉林。
5天4晚的行程,广州直飞4小时到长春,从长春的新民大街、动植物园,到绿渊潭、长白山瀑布、聚龙火山石林,再到松花湖滑雪度假区等,把去年漏掉的景点都刷了一遍。
出于职业习惯,路上我随机跟几位游客聊了聊,令我意外的是,碰到的游客居然几乎都来自两广地区,还有从香港、澳门过来的,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到了大湾区长白山分区。
比如,在长白山瀑布景区碰到的广西老表,带了两个孩子在半米深的雪地里撒欢;在北坡新开的雪地摩托上哇哇乱叫的深圳闺蜜;在聚龙火山石林玩雪谷穿越的广州旅游团......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吉林雾凇冰雪节那天,在松花湖雪场集市路上遇到的香港小哥,当时他围在一个吉林特产小摊旁边,一边挑人参一边喃喃自语。
“介个人参才10块钱,比旁边的冰箱贴还便宜。”一口港普虽然听起来费劲,但从他嘴角上扬的弧度,能看得出来他对吉林是真爱。
原本我以为,小哥是那种“去天池打个卡、松花湖刷个雪场”的尝鲜游客,没想到他直接在吉林“定居”了。
“我在雪场附近租了四个月的房子,1万块钱包水电和暖气很划算,我已经有20个雪时的基础了,这是我来吉林第五天......”
以前只听说香港人扎堆去深圳扫货,没曾想“港人北上”的风已经吹到了吉林。
实际上“定居”吉林这事,还真有一波南方网友开始在认真讨论了。小红书上搜索长白山,就会刷到“定居长白山需要多少钱?”之类的讨论帖。
“去过两次长白山,环境、饮食都很喜欢,第一次去就爱上了这里,人生目标就是去长白山住。”
“我在二道白河镇长住了两个月。隔壁云南老太太退休后在这买房,每年五一到十一呆在二道白河,都不愿意回云南了。”
社交媒体上,珠三角游客对于吉林的关注肉眼可见的增加,连广州的“周末特种兵”都盯上了吉林,用一天年假加上周末,凑出一个3天3晚的假期。
“落地长春高铁直奔长白山,先刷天池+聚龙温泉+长白瀑布+绿渊潭;接着二道白河镇一日游,魔界大泉河漂流+雪绒花驯鹿+中华秋沙鸭公园+恩都里,体验当一回朝鲜族公主,玩累了晚上泡个火山温泉,长春回程再用半天刷一遍净月潭.....”
果然,对吉林旅游线路的开发,还得看南方的特种兵。
02
有几组数据,可以看出这几年吉林滑雪、度假的热度越来越高。
早在去年雪季,北大湖滑雪场就达到了105万人次,加上松花湖滑雪场,成了国内唯二跻身百万人次的滑雪场。
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增长。今年雪季开板之前,北大湖预售额就同比增幅超过25%,松花湖同比增长17%,其中北大湖1.5亿元的预售收入,占到了上个雪季整体收入的38.6%,相当于提前锁定了去年四成的营收。
携程数据显示,吉林市、长白山、长春市均上榜国内12月滑雪目的地榜单,三地12月出行热度分别提升32%、34%、21%。
其实我很能理解,为什么南方的室内滑雪场建的再大,一到冬天,南方雪友还是默默地往北大湖和松花湖跑。
拿我亲身体验来说,刷再多短视频,也不如亲自去吉林体验一把极致粉雪来的畅快,那种“吹雪成沙”的细腻雪质,隔着屏幕根本感受不到。
从航班、酒店民宿的预定情况来看,这个冬天去吉林玩雪的南方游客,已经提前抢跑。

今年11月起,飞往长春的航班预订量就开始直线飙升,广州—长春、上海—长春等航线入选国内热门冰雪游航线TOP20,我11月18号那天去长春的航班,已经几乎没有空座。
在长白山瀑布景区偶遇的广西老表,就是特地请假,错峰带孩子出来玩的,我上山的时候碰到他,一个半小时后下山他们还在。
在他看来,这趟东北之行,虽然因为天气原因没看到天池,但瀑布一个景点就已经值回票价,“这是我们第一次来长白山,孩子们在雪地里滚来滚去,看到雪根本走不动道。”
说来有趣,在南方人的刻板印象里,长白山天池一直都是必打卡项,但是今年身边的广东朋友,看到我的朋友圈,没有问我天池出不出片,而是问我漂流好不好玩。
“长白山不是有个漂流吗?小红书上经常刷到。”我马上get到她说的是雾凇漂流。
其实不光是雾凇漂流,包括飘雪温泉、雪谷穿越、冰雪越野、绝美雾凇、落日飞车、查干湖冬捕、以及盗迷们心心念念的“云顶天宫”等等网红玩法,去年就已经在南方年轻人的朋友圈刷屏。
在我看来,吉林冰雪之所以持续破圈,除了位于北纬黄金粉雪带,独一档的冰雪资源之外,关键在于吉林文旅的解题思路,围绕“粉雪、温泉、雾凇、非遗、民俗、康养”衍生出的一系列冰雪+玩法,极大的丰富了游客体验。
就拿我自己来说,这次去吉林心态已经跟以往不一样,最开始冲着天池来的长白山,这次再去长白山,已经变成了先在二道白河镇住两天,把周边玩一圈抽空再上一趟天池。
毕竟能不能看到天池是“天选人”,但小镇周边的长白山瀑布、火山温泉、雪谷穿越、云顶集市、非遗参鸡汤等体验也都属于有生之年系列。
从体验来看,国内冰雪旅游配套做的最好的就是吉林,无论你是喜欢滑雪的发烧友,还是观光赏雪、休闲度假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好去处。
03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这几年提到玩雪,很多年轻人脑子里的画面,已经从阿尔卑斯山上的极限挑战,变成了人人都触手可及的长白山雾凇漂流和落日飞车,既好玩还非常出片。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吉林文旅是真懂年轻人,在拿捏年轻人的喜好上,吉林文旅一直在进化。
比如我这次去吉林,体验了一次雪地版的“荒野求生”,在火山石林换上景区暖和的羊绒靴,用脚踏破冰面咔嚓那一下,我回来跟广东的同事安利了好几天。
以前总说吉林很低调,但好东西根本藏不住,社交媒体上游客的自发种草,南方土豆的口耳相传,让吉林冰雪旅游的蛋糕迅速做大。
从去年雪季的情况来看,吉林的表现相当抢眼,根据官方统计,2024—2025雪季,吉林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7亿人次,游客出游总花费29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21%。
在去年的大基数上,这个雪季吉林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接待冰雪游客1.8亿人次、旅游总花费3300亿元以上。
很多人评价,吉林在冰雪旅游上有“野心”,想要成为世界级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在我看来吉林确有这份底气。
吉林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与日本北海道、北美落基山脉齐名;是世界最长、最稳定的雪季带之一;国家级滑雪度假区,吉林有5个领跑全国;世界范围内唯一能持续稳定观赏的雾凇;亚洲品质最好的温泉带.....
太多了,这里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吉林的冰雪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硬核、稀缺。
跳出冰雪之外,我还观察到,今年吉林文旅在文化内核的挖掘上也有了长足的飞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春,感受最深的是新民大街。
新民大街是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有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伪满洲国司法部旧址、伪满洲国综合法衙旧址等6处国保单位和1处省保单位吉林省图书馆旧址。
今年2月,长春启动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活化利用工程,历经5个月改造,崭新的新民大街从历史中走了出来,成了长春文旅的一张新名片。
以前来长春新民大街,哪也进不去,也没东西可看,活化改造之后,这次我特地在长春多呆了一天,打卡了几大国保单位,还顺便去了一趟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沉浸式代入了中学历史课本。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超27亿元。
除了文化内核,吉林的变化还体现在宠粉的服务细节上,还没出机场就有服务驿站、更衣室,景区领队的东北大嗓门成了“夹子音”,反复提醒南方游客注意防寒保暖;1亿元冰雪消费券......
这几年越来越多南方游客跑去吉林过冬,作为文旅媒体人,大家聚在一起都会私下讨论,吉林越来越火了。
但看的见得是人流,看不见的是吉林文旅背后连续数年的深耕:政策、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一个都没落下。
在我看来,吉林不是变火了,而是变强了。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第一批大湾区早鸟,已经在吉林“定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