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论资讯>>>
×

华住二十年:把中国酒店业“重新做一遍”的底气

赵琳琳 环球旅讯 赵琳琳 2025-11-07 14:42

华住的独特之处在于始终保持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战略清醒与人文情怀。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消费信心反复波动的当下,中国酒店业正站在寻求新增长路径的十字路口。

10月31日,在华住二十周年的伙伴大会上,华住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季琦向近四千名与会者勾勒了一幅清晰的酒店业未来图景。他断言最大的酒店集团一定会诞生在中国,并提出,要把中国酒店“重新做一遍”。

这一雄心壮志的底气,来自他对中国市场、行业演变与华住自身实力环环相扣的三重信心。

季琦三个坚定的“看好”

季琦以“三个看好”重新锚定了酒店业的未来坐标——看好中国、看好行业、看好华住。

这不仅是一场战略宣言,更是一次对中国消费周期、供给结构与商业逻辑的再思考。

一、看好中国:庞大内需与基建红利,是酒店业的底气

季琦的第一个“看好”,落在宏观与人心的共振上。

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统一大市场,其庞大的人口红利、完整的产业体系与强大的基建红利,构成了孕育出世界级公司的天然沃土。

另一方面,尽管全球经济承压,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改变,中国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劲韧性。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达到56.15亿,同比增长14.8%;旅游总花费突破5.75万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110%。2025年即便面临经济压力,国内商务与差旅市场仍预计保持2.66万亿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这已跳脱出“报复性出游”的框架,背后是“悦己经济”崛起。“出行,成为人们最大的增量和加法。”季琦指出,后新冠时代,人们更加“关注自身”与“即时满足”,人们更愿意为体验、为舒适、为心情付费,而旅行,恰恰是这一切的汇聚点。

这种加法不仅体现在需求曲线的持续攀升,更体现在高铁网络、数字支付等基础设施让旅行的“最后一公里”越来越顺滑。对于酒店业而言,这意味着稳定的内需底盘与长期增长空间。

二、看好行业:供给侧改革是中国酒店业最大的机会

在季琦的判断中,未来中国酒店业最大的红利在供给侧。

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多的酒店客房,总量超过美国,但“量的领先”并不等于“质的强大”。大量酒店仍停留在低标准、低效率的粗放经营阶段,与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形成结构性错配。

在存量博弈时代,成千上万家中小酒店正面临被淘汰或重塑的拐点——旧模式难以为继,而新标准尚未全面建立。

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回归产品与效率本质——从选址逻辑到产品设计,从供应链到数字化管理,再到员工服务培训,整个体系都需要重新校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中国酒店业正从“产品时代”迈向“产业时代”,通过技术、设计与体系创新,完成由“数量领先”向“质量领先”的跨越。

这场错配与校准的深刻变革,正是行业龙头最大的机遇所在。

三、看好华住:系统能力转化行业红利

如果说前两个“看好”是洞见趋势,那么“看好华住”,则是基于二十年实践能力的底气。

过去几年,中国酒店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与重构。从疫情冲击到OTA流量分流,再到加盟竞争加剧,行业的洗牌速度远超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住依然维持着出色的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2024年整体入住率达到81.2%,旗下全季、汉庭等品牌稳居市场头部。

其背后,是华住二十年打磨出的系统性能力——一个由“品牌”、“会员”和“科技”打造三位一体的“超强战斗机”。

从最初一个汉庭,发展到现在三十多个品牌,20年来华住已形成覆盖经济型到高端的全品牌矩阵,品牌认知与用户忠诚度的持续累积形成品牌复利,使得每个新店开业都能共享既有品牌势能。

会员方面,华住目前拥有3亿会员,每间客房会员数243,会员预定比例高达74%,均位于全球第一,构筑了坚实的私域流量护城河。

科技方面,自研酒店数字化系统,实现10秒入住,人房比低至0.17,每年处理2.8亿年间夜的预订处理,覆盖选址到经营决策的全链路。在华住,数字化不是单点功能,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用数据形成闭环,让判断更精准,让人更有余地。一个数字化体系带来的不仅是降本,而是更高效的增长逻辑。

新机遇的方法论

过去二十年,中国酒店业经历了三次结构性重构:从经济型的扩张红利,到中高端的品牌分化,再到如今的品质与效率竞赛。每一次重构,华住都不是追随者,而是引领者。

过去3年,季琦和华住管理团队走遍全国278个地级市,看到了迷雾背后中国酒店业未来的机会,他明确指出中国酒店业未来最大的机会在于供给侧改革,而具体五大机会点在于——从微房量到中房量、从单体到连锁、从星级到品牌、从大城市到县城、从房地产配套到投资回报。

看到机会的华住,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法论。

在大会现场,季琦首次提出中国三个“三个市场”的概念。

从地域来看,发达市场(1线和强2线市场)、省城市场(2线市场)、县域市场(3、4线市场)发展阶段、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各异,需差异化深耕。从人群收入来看,中国经济市场正形成奢华、中产与大众消费并行格局,各有各的消费逻辑;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年、中壮年、银发族,审美与需求迥异。

这九个市场共同构成了多彩、多元、多样,但充满活力和潜力的中国经济。

这些市场够大,大到每一个市场都有无限机会;这些市场需求又各异,只有摸清市场的核心需求,才能让对应市场买单。

例如,为了契合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更高的审美需求,华住集团发布了全新品牌“全季大观”,品牌以东方美学为核心,将“水、云、松、茶”等文化意象融入旅居空间,传递“始于旅程,归于生活”的理念。

通过与顶尖艺术家与美学家合作,全季大观不仅为旅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体验,更希望在空间与细节中营造可被日常感知的审美氛围与文化意趣,塑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东方品牌。

选中市场之后,季琦抛出了第二个方法论——两个“三好”,直接给出了投酒店要想赚钱的核心价值评估体系。

投酒店要把握“好位置、好租金、好产品”,“好位置”讲究匹配性,而不是单纯要市中心或核心景区;好租金”最终衡量钱是进自己口袋还是进业主口袋,但“好租金”并不一定意味着绝对低价,而是可以通过“保底+分成”的形式让租金营收结构更健康;“好产品”又要同时满足“好品牌、好物业、好品质”。这一完整的价值评估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决策框架。

下一个20年

重新定义中国酒店业

站在华住二十周年的节点上,季琦和他的团队几乎是在用“时间”作为度量衡,重新审视整个行业的过去与未来。

二十年前,中国连锁酒店的概念刚刚萌芽;汉庭的第一家店,只是一个解决“干净、便捷、实惠住宿”的朴素尝试。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华住已成为全球酒店业版图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根据《HOTELS》杂志2025年全球酒店集团最新排名,华住位列全球第四,成为唯一跻身全球前五的中国酒店集团。

旗下汉庭酒店以359,475间客房登顶“全球最大单一品牌”,全季酒店则以325,999间客房位居第四。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并非建立在资本堆砌或盲目扩张之上,而是源于系统能力与长期主义的积淀。二十年间,华住累计接待宾客超过20亿人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接近3000亿元,成为推动中国住宿业工业化、标准化的核心引擎。

过去二十年,中国酒店业的演进几乎可以从一家企业的成长中窥见。面对激烈竞争与经济波动,华住以清晰的品牌矩阵、数字化运营、标准化体系和庞大的会员生态,走出了一条稳健的升级路径。它的成长,不仅令投资者与加盟商信心十足,也为行业提供了一套可借鉴的长期增长范式。

在喧嚣的资本周期中,华住始终有自己的节奏,既不被流量幻觉绑架,也不急于迎合潮水。它能让加盟商赚钱,也能让品牌保持审美上的节制,提供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种能力“让人心安”。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能让资本、消费者与加盟商同时安心的企业,本身就构成了行业信任的稀缺性。

因此,当季琦说“把中国酒店业重新做一遍”时,那不是一次战略宣言,而是一次能力宣告。

下一个二十年,华住想要做的是一个从“房间”到“空间”的跃迁——要让中国服务响彻全球,要让酒店成为人类重要的美好空间,让华住成为改变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旅程体验。这也是华住的独特之处——始终保持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战略清醒与人文情怀。

华住不仅在开酒店,它更在用能力、体系和情怀塑造行业未来。在长期主义与创新力的双重支撑下,中国酒店业的下一个二十年,也许正是中国成为全球酒店业主导力量的二十年。

赵琳琳
赵琳琳

环球旅讯

微信:DD719_0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华住二十年:把中国酒店业“重新做一遍”的底气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