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论资讯>>>
×

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失踪,“旅游搭子”再掀争议

赵琳琳 环球旅讯 赵琳琳 2025-10-11 16:21

热潮背后潜藏风险

十一假期期间出境游火热,然而,10月4日,一则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哥打京巴鲁)的寻人启事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失联游客为一男一女,分别为25岁的于姓男子和28岁的范姓女子。

两人于9月30日从安徽合肥出发,经吉隆坡中转,于10月2日抵达亚庇,原计划10月6日返回吉隆坡。

失踪地点是曼塔那尼岛上的“美人鱼岛”,又称美人鱼度假村。发布寻人信息的,是失联女游客的朋友。

于姓男子在10月4日15时54分发布最后一条社交软件信息后失联。失踪女游客的父亲和姐姐已经赶到亚庇。

在案件引发公众关注后,有目击者称两人曾穿着泳衣和潜水服沿海岸行走。

截至目前仍未能找到两人下落,这一事件迅速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

有人猜测他们是私自下海,并在海域浮潜后未再上岸。

事发当天,这对游客入住酒店后未办理退房手续,被发现处于“失联”状态。

当地警方和相关机构于10月5日晚接酒店报案,启动陆海空联动搜救机制。

搜救队在美人鱼岛北部沙滩发现了失踪游客的眼镜,并将搜索重点锁定在沙滩附近的珊瑚礁水域。

笔者当时也在亚庇,连续几日大雨滂沱,海面波涛汹涌,许多出海船只被迫取消。


笔者麦哲伦码头实拍

现场的暴风雨让人深刻感受到自然的不可预测,在海岛旅行中,人类与自然力量相比,显得格外脆弱。

同时,两人身份也引发热议。

有熟人透露,两人并非情侣,而是“旅游搭子”,曾多次共同出行。

“搭子”这个词,近两年已渗透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从“饭搭子”“健身搭子”到“旅游搭子”,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交逻辑:结伴,但不深交;合作,但不捆绑。

“旅游搭子”尤为常见,通过网络、群组、社交平台结识的同行者——两人或多人相约出行,AA分摊费用、互相作伴。

正如有评论所言:“搭子关系是一种轻社交形式,是年轻人对深度关系的理性回避,也是对孤独旅行的一种柔性对抗。”

这种关系确实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节奏与心理——在“高强度社交疲惫症”普遍的时代,“搭子”让人能快速建立连接,又能随时抽身。

旅行成为一种“社交资本”的延伸: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同时也是自我成长与探索的途径。

各类社交平台上,“旅行搭子”需求比比皆是:“急需拍照搭子,一起去云南拍人生照”“一人一狗自驾,找川西搭子”……互联网将原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降低了寻找旅行搭子的门槛。

搭子关系的灵活性让人感到自由,但同时也伴随不确定性:陌生人同行意味着信任的建立速度有限,也增加了风险。

行业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旅行爱好者都曾尝试寻找旅行搭子。然而,找一个人同行容易,找到能在旅途中产生深度共鸣的搭子却不容易。

为此,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专门公司,借助AI算法匹配附近搭子,旅行搭子经济由此逐渐形成。

但旅行搭子热潮背后也潜藏风险。

缺乏充分了解的陌生人同行,尤其在海岛潜水、徒步等高风险项目中,安全隐患显而易见。

本次亚庇事件将这一问题推向舆论焦点:当旅行搭子关系遇到紧急状况,责任划分、救援配合等都成为现实问题。

本次亚庇失踪事件不仅是个案,更提醒整个行业和公众:社交旅行已成为新常态,但安全保障机制仍需完善。此外,在享受旅行乐趣、结识新朋友的同时,对自然保持敬畏才能保护好自己去看更多更美的风景。

赵琳琳
赵琳琳

环球旅讯

微信:DD719_0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失踪,“旅游搭子”再掀争议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