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中,差旅管理公司(TMC)的竞争已经不止于本土市场。如何打造一个可以跨越语言、制度与文化差异、并且能够被全球企业复制和使用的差旅平台,成为行业最大的命题之一。硅谷出身的科技创业公司Navan,正试图给出答案。
在2025 环球旅讯峰会的【商旅数字化峰会】上,Navan 国际合作总监 Joshua Avalo分享了这家十年前诞生于硅谷的TMC如何一步步走出北美、拓展欧洲,并将目光投向中国。
从硅谷起步
以客户体验为核心
Navan成立于2015年,最初名为TripActions,总部位于硅谷帕洛阿尔托。
公司的创始人本身也是一个频繁出行的商旅客,最初的创业灵感源自他对自身差旅需求的不满——传统机构提供的体验过于陈旧低效。于是,他们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Navan将差旅预订、费用管理和支付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力图打造贯穿全流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一战略让Navan在早期迅速赢得了硅谷科技企业的青睐。
2015年至2018年间,公司专注于美国市场,用户体验的优化、界面的简洁,以及创新性的“奖励机制”(如选择更经济的酒店可获得亚马逊礼品卡),不仅让差旅用户积极配合政策,还帮助企业实现了显著的成本节约。
危机中的逆势成长
疫情对全球旅游行业来说是一场生死考验。2020年,Navan业务量几乎归零,但它选择在逆境中加倍投入。
公司一方面持续拓展客户群,另一方面在零业务量的情况下,依旧推出了85项新功能,将费用管理与支付进一步统一到一个平台。
这种逆势投入带来了长期红利。当疫情消退,Navan客户规模和业务量迅速恢复并实现倍增,平台功能也在压力测试中展现了强大韧性。
欧洲扩张
本地化是关键
在北美站稳脚跟后,Navan进入欧洲市场,首选英国、荷兰等语言文化相近的国家。
然而,欧洲的差旅需求远比美国复杂:铁路系统、低成本航空、发票与增值税规则都要求平台深度本地化。例如,单是“日期格式”(美国月/日/年,英国日/月/年)的调整,就足以显现对用户体验的尊重。
通过不断优化,Navan赢得了喜力、Primark等大型企业客户。
面对高端差旅需求,Navan还收购了英国VIP机构Reed & Mackay,以及德国、北欧多家TMC,补齐服务能力。
这些投资不仅增强了服务深度,也帮助Navan形成了完整的“技术+自动化+高端服务”组合。
走向中国
最大机遇与最大挑战
Avalo坦言,中国是全球差旅需求量最大的市场之一,但同时挑战重重:复杂的监管环境、独特的商业规则、封闭的分销体系,使得西方模式难以直接复制。
为此,Navan选择通过全球合作伙伴网络进入中国,而非强行“本地化”。
公司与中国领先的差旅管理企业合作,共同服务跨国客户。
这种模式不仅能确保合规与本地化,也避免了将“西方产品”生搬硬套到中国市场。
如今,Navan已在72个国家与50家合作伙伴形成网络,数据实现日常互通,服务做到全球一致。这一合作网络成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支撑。
在演讲最后,Avalo总结道:“全球化不是弱者的游戏。”出海不仅需要巨额投资,更需要长期的耐心。每个市场都有不同的制度与文化,企业必须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从北美到欧洲,再到正逐步探索的中国,Navan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的理念,以技术和服务并行驱动全球化。
Avalo强调,唯有持续投资与不断学习,才能在全球差旅平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如何构建一个可以全球复制的差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