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论资讯>>>
×

对话飞猪 x 德比软件:AI将如何重塑旅游业?

蒙慧琴 环球旅讯 蒙慧琴 2025-09-23 20:30

产品供需结构将发生本质改变

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旅游行业正在成为颇具想象力的实验场。

从C端的行程助手,到B端的效率工具,再到未来可能重塑供需关系的全新模式,AI正悄然改变着旅游业的逻辑。

目前,AI在旅游业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应用?投资人对AI旅游最关注的是什么?C端应用有哪些困境与突破口?

9月10日,在2025环球旅讯峰会主论坛上,德比软件联合创始人兼CEO张焕杰、飞猪首席战略官、企业发展部总经理施焱旻就《AI旅游创业启示录:讲故事和想象力,区别是什么?》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本环节由环球旅讯合伙人兼首席内容官彭涵主持。

以下为对话实录,内容有删减。

彭涵:目前全球范围内,AI应用在旅游to B、to C方面,分别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概念或者落地案例?

张焕杰:我最近看了一些面向C端的行程规划产品,体验非常好。用户只需要说出想去哪里、想做什么,AI就能基于语境自动生成行程内容。我认为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有大模型都应该有这种能力。

而在B端,我们公司最近收购了一家名为Arise的公司,它通过AI帮助TMC和酒店提升沟通效率,比如日审、夜审等流程已实现自动化。B端产品的核心还是效率提升,而我认为这家公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施焱旻:目前C端AI旅游产品仍主要集中在“行程规划”上,覆盖用户的行前、行中、行后三个阶段。

在行前阶段,主要是信息的获取、筛选、重构与整理,逻辑相对简单,创业门槛也较低,很多产品可以直接基于现有大模型搭建。

但也有一些硅谷的创业公司已经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比如MindTrip和Wanderboat。

MindTrip 不仅能生成行程,还能提供更详细的解释,把旅行规划放到日程当中,行程间的交通衔接也能提供方案。

而Wanderboat更侧重于“行中”体验,提供本地人视角的吃喝玩乐推荐。这些产品在解决用户痛点上明显走得更远。

从To B角度来看,AI也正在解决传统大数据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以往模型难以精准预测小面积区域内小时级别的具体气象情况(如温度、雨量等),但AI的能力正在打破这种限制。

此外,B端的应用虽然未必都很“宏大”,但在具体场景中的价值非常显著,比如我们投资的企业就利用AI技术提升了国际酒店签约效率、客服的响应效率等,在一些通常需要花费大量运营成本的环节上解决了问题。

彭涵:在和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尤其看重,旅游AI的哪些想象力?什么样的项目最容易拿到融资?

张焕杰:AI带来的变革或许能让我们真正迈向“按需分配”的社会形态,甚至实现共产主义。我认为,最多可能只需要三千天。

在这种背景下,投资人应更加关注旅游行业。未来人们每周可能只需工作两天,其余时间自由支配,旅游将成为核心生活需求之一。

届时,最值得关注的两个行业将是:AI相关的软硬件和旅游。

德比软件联合创始人兼CEO张焕杰

施焱旻:从产业投资人的视角来看,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项目,通常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切实解决消费者或企业的真实痛点,且AI技术在其中有明显优势;

能以更低成本、大规模、个性化地交付解决方案;

具备明确的商业化路径,有人愿意为它买单。

如果一个项目同时满足这三点,我会非常感兴趣。

彭涵:AI有可能成为在线旅游下个流量入口吗?大概需要多久?在AI入口时代,是现有的OTA大厂更有机会登顶,还是更年轻的创业公司?

施焱旻:我认为AI一定会成为在线旅游的下一个流量入口,而且这个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回顾整个行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传统旅行社主导的时代、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而这几年,AI的大幕已经拉开。

在每一次技术革命中,流量结构都会发生显著变化。PC时代强调的是数字化和连接,移动互联网时代则在此基础上叠加了“位置属性”“即时性”和“个性化”。如今进入AI时代,流量结构正变得更加个性化和私人化。

面对新的流量入口,谁都有机会。正如移动互联网时代,初创企业也有机会对巨头发起挑战。对飞猪这样的平台而言,我们的优势在于多年供应链的积累和对旅游行业数据的深入理解。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旅游行业本身供应链非常复杂且分散,数据极度碎片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有创业公司能利用AI的算力和个性化能力,找到撬动这些碎片数据的方式,切中用户的真实痛点,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提供服务,并实现商业闭环,这样的项目一定能在行业中撕开一个新的口子。

飞猪首席战略官 企业发展部总经理施焱旻

张焕杰:通用大模型一定会改变流量入口,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彻底改变整个旅游行业的格局。流量只是入口,旅游最终拼的是服务能力。

我相信,即便在新的技术浪潮中,像携程同程这样在服务能力上扎根多年的优秀企业,依然会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AI会改变行业的前端触点,但真正支撑旅游体验的,仍然是底层服务的能力和体系。

彭涵:目前很多C端AI旅游应用以“行程助手”为核心功能,但普遍存在智能程度不高、用户体验不够理想的问题。你们怎么看待困境?未来可能有哪些突破方向?

张焕杰:我还是从B端视角发表我的观点。

我们公司早在15年前就开始在酒店领域应用AI,比如用模型预测酒店什么时候会调整价格、一天可能改几次价,这套系统我们持续训练了十几年。

今天我们在这个细分领域已经是行业领先。这也说明——AI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真正用起来。它具有先发优势,你越早应用,模型越成熟,后面的人即使做出类似的东西,如果你不犯错,他们是很难追上的。

施焱旻:目前的AI应用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带来的体验感还不是最佳的。

我觉得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初创企业做的行程规划,更多还是停留在数据的层面,属于比较“轻”的应用。但一旦涉及到底层的履约能力、实时数据的提供,就会遇到更多挑战。这方面,飞猪其实已经开始做一些探索和突破。

其次,从技术角度来说,当前的AI应用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尤其是在应对长尾需求时,往往需要更多的token(把一段文字分解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小单元)和调用资源,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但这是一个在不断改善的趋势。过去三年里,随着模型优化和算力提升,token的单位成本已呈现几何级数的下降。我相信,随着技术持续演进,算力成本持续降低,未来在这方面的技术壁垒也将逐步被突破。

彭涵:目前业界关于旅游AI的讨论,已经有一两年时间了。但从你的角度,你感觉大家现有的讨论,是不是遗漏了、忽视了某些至关重要的观点呢?有哪些很重要的可能影响,是大众没有广泛意识到的?

张焕杰:三千天之后,我们可能真的会进入“共产主义”时代。到那时,在座的各位可能有一半人都不再需要工作了。

旅游行业会因此变得非常蓬勃,而其他很多行业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了,甚至也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去工作了。

施焱旻:我们现在对AI的讨论,无论是创业方向还是行业应用,很多其实都是基于过去多年积累下来的产品与供需结构,在原有框架下进行的细节性优化和探索。

但我认为,在AI时代,产品供需结构本身可能会发生本质性改变,这一点目前还没有被广泛讨论。而随着算力单位成本的持续下降,这种变革正变得越来越有可能。

以机票为例,早期经历了从价格管制到市场化竞争,再到今天高度数字化的演变,成为最成熟的在线旅行产品之一。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无法实现真正个性化的定价——比如,我想从上海飞北京,坐在飞机右侧靠窗、能看夕阳的位置,即便我愿意付更高价格,也无法实现这样的精准供需匹配。

我相信,随着AI的进一步发展,它可能会重塑整个行业的供需体系。那时候我们讨论的产品可能就跟今天的会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彭涵:打开脑洞设想一下,3年后,你认为AI会让你现在的公司,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是什么?

张焕杰:我们现在是八百多人,做两亿美金的生意,那我觉得三年后,我们还是八百多人,然后再加八百个agency,未来可以做二十亿美金的生意,这是我所期待的。

施焱旻:我们聚焦“三个E”方向:AI for Efficiency(效率)、AI for Experience(体验)、AI for Ecosystem(生态)。

未来三年,飞猪将会变成AI驱动企业。通过AI技术的深度应用,我们的运营效率将显著提升,从而能够以更低的履约成本,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在C端,我们已经推出了“飞猪问一问”等AI旅行产品,接下来还将上线一系列AI新产品,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旅行消费体验。

同时,作为行业平台,我们也希望帮助平台上的商家接入和应用AI能力,让他们在飞猪的平台上拥有属于自己的“AI核武器”,在AI时代更好地经营和成长。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对话飞猪 x 德比软件:AI将如何重塑旅游业?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