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论资讯>>>
×

超9成员工吐槽“差标内无合适酒店”,下沉市场差旅如何平衡效率、成本与体验?

谢常青 环球旅讯 谢常青 2025-09-23 17:56

从“人找酒店”到“酒店找人”。

中国差旅市场,正经历“规模扩张”与“下沉深化”同步演进的关键阶段。

GBTA(全球商务旅行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商旅支出规模预计达3731亿美元,并将于2029年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长期增长态势明确。

驱动这一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是企业“业务下沉”战略的全面推进。

在国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等政策支撑下,低线城市渐已成为企业扩张的核心战场:

  • 2024年,全国TOP100连锁企业县域新开门店超3.3万家;
  • 到2025年年底,零食量贩业态67%门店将布局在低线城市;
  • 2025年Q1,比亚迪三线及以下城市销量占比近5成。

企业差旅目的地也正从一、二线城市加速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延伸。

美团企业版平台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三线及以下城市住宿订单同比增26.2%、GMV同比增加14.5%,截至8月,下沉城市差旅订单占比已达43.3%。

但与此同时,企业也面临经济转型期的成本压力。这意味着,下沉市场差旅并不是“量的扩张”那么简单,企业必须同时面对“业务红利”和“成本掣肘”的双重考题。

01

下沉市场出差难

超9成员工遇“差标内没合适酒店”

下沉市场差旅升温,原本在一、二线城市的管理短板,在低线城市被集中放大。

9月23日,美团企业版、美团酒店民宿、环球旅讯联合发布《机会在下沉:2025中国企业差旅趋势洞察之住宿篇》(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3年来,超6成企业员工有过前往三线及以下城市出差的经历,且差旅事由已从单一业务合作,延伸至项目运维、门店支持、基层服务等高频业务场景,对“就近、合规、稳定”的住宿需求更为迫切。

然而,低线城市的住宿资源供给难以匹配:

一方面,传统差旅管理平台在县域、乡镇及业务关键区域(如产业园区、项目驻地)覆盖率低,超1/4三线及以下城市出差员工反馈“住宿资源少”,这一比例远高于一线城市的18%,成为低线城市最突出的问题:

另一方面,资源“空间错配”严重。

2024年三线及以下城市新增酒店(5.39万家)多集中在城镇核心区,县域产业园区、乡镇项目驻地等业务关键区域酒店覆盖不足,超9成员工吐槽“差标内没合适酒店”,常面临“合规、就近、低价”难以兼得的困境,效率损耗明显,拖累业务推进节奏。

更麻烦的是,企业难谈长期协议价,即便谈了协议价,却常出现“协议价比个人预订贵”的价格倒挂现象,打击员工使用意愿,进一步加剧供需错配,让本就复杂的细分需求满足更难落地。

除此之外,成本压力与体验诉求之间,矛盾也更加明显。

业务下沉使差旅人次、目的地范围扩大,叠加低线城市协议价缺失、临时预订溢价、员工垫资报销产生的隐性损耗(如某科技公司测算员工跨平台比价单次耗时增加30%-50%)等,持续推高差旅总成本,而员工对差旅体验的诉求仍远未得到满足,更添管理难题。

报告指出,差旅全流程中,员工对住宿环节的满意度最低,在低线城市表现更差,不满意率达18%,比高线城市高5个百分点,43% 的基层员工不接受降低住宿标准,单纯砍成本类的“一刀切”式管理措施很容易引起不满。

综合来看,员工诉求更趋个性化与弹性化,企业管控理念也正从“单一成本压缩”迈向“系统化精益管理”。这些因素共同重塑着差旅管理的目标与路径,倒逼供给侧在资源、服务与系统能力上持续革新。

而在这之中,“资源”问题是核心。

02

系统性新解法

从“人找酒店”到“酒店找人”

要破解下沉市场资源与管理难题,企业不能再靠单点补丁,而要从“有没有”“适不适配”“能不能提效”三个维度,建立系统性的解法。美团企业版提出三位一体的差旅住宿解决方案:全域纵深覆盖+小场景精准匹配+智能化提效,并推出“小场景供需匹配智能模型”。

  • 全域纵深覆盖,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依托美团C端的本地生活生态,截至2025年8月,美团企业版覆盖国内酒店数量已达百万级,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接入上千个酒店品牌,国际端亦覆盖欧洲、北美洲、东南亚等地区的200多个国家。

美团企业版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经济型、舒适型酒店(价格集中在50-300元区间)资源丰富,既高度契合企业200-300元的主流差标,也能满足200元以下的低成本需求。像某知名茶饮连锁拓展下沉市场时,就通过它精准匹配了周口、潍坊、阜阳等城的差旅需求。

同时,为缓解下沉市场差旅住宿资源错配问题,针对差旅高频场景做“精准渗透”,机场、火车站、地铁站3公里内酒店,商圈、产业园等热点区域酒店覆盖量充足,有效解决“住宿离业务地远、通勤耗时长”的效率痛点,让资源分布更贴合企业细分差旅需求,不管业务拓展到哪,都能保证“有房可住、合规住、差标内住”。

  • 小场景供给,更适配、更高效

何为小场景?企业差旅需求日趋多元细分,传统通用标准产品已难以覆盖全部需求,“小场景” 恰是为承接这类细分需求而生——即基于人群属性(年龄、性别等)、行程特征(停留时长、行程目的等)、企业管控措施差异形成的针对性需求。

传统“人找酒店”的模式效率低下,而“小场景供给” 模式则转向“酒店找人”:先深刻洞察企业差旅需求,再推送精准资源。

例如,差标低、年轻男性员工出差多,优先推荐“电竞房”资源;驻场差旅需求多,则推荐“连住房”资源;会议需求多,则聚类推送会议设施完善的酒店。

这种从企业特征出发的“小场景”匹配,使企业差旅管理不再依赖通用标准,而能快速对接个性化需求。

  • 智能化提效,实现“综合最优”

为确保始终适配最新的需求和供给变化,基于企业反馈、员工体验数据及市场新趋势,模型不断更新小场景聚类与匹配逻辑,并汰换聚类下的住宿资源。可以说,“小场景供需匹配智能模型”让差旅资源供给从静态配置变为动态优化,不仅降低企业成本,也提升员工体验与效率,达成真正的“综合最优”。

这一模式代表了差旅管理的系统性升级,它不仅有效应对了下沉市场的资源与管理痛点,更标志着差旅管理正式从“标准化流程管控”迈向“个性化效率赋能”的全新阶段。

亚信科技差旅负责人聂宇指出:“‘小场景供需匹配智能模型’,为我们在住宿需求中短期的酒店住宿与超长期宿舍方案之间弥补了空白,为企业破解差旅成本管理难题提供了可复用的实践思路。”

亚信科技差旅管理曾面对多重挑战:长住需求显著、成本难把控、管理复杂度高,尤其 70%-80% 差旅人员为工程团队,单次出差周期长,进一步加重了长住与成本管控的负担。

对此,美团企业版与亚信科技多部门(行政、采购、财务、IT)深度协同,制定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差旅解决方案,提供“长住房” 小场景资源,人均成本控制在50-200元/天,同时联合区域供应商补充县域单体合规酒店资源,确保“再偏的项目地都有房住、合规住”,实现了差旅成本逐年下降10%-15%,高效解决工程团队的长住问题,在精细管控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效率与差旅体验的全面升级。

某知名连锁零售企业,亦通过“小场景资源”实现了成本的超预期节降和住宿体验升级。

因业务正处高速扩张期,巡店、选址、加盟商洽谈等高频业务动作催生了海量差旅消费,该企业全年差旅支出达 1.5-2 亿元,因此差标管控严格;加之Z世代员工占比高,出差无携带电脑习惯,差旅需求特征高度个性化,简单的 “管卡压”式管控不灵,如何在有限差标下最大化员工差旅满意度成为行政管理的核心难题。

美团企业版针对性提供“电竞房”小场景资源后,员工电竞房预订占比持续攀升至近20%,单晚价格100元区间(符合差标),既节约差旅成本,又满足了员工办公需求,同时提升差旅体验。

03

结语

中国企业的“下沉”浪潮已来,差旅足迹快速延伸到镇江、潍坊、济宁等涌现新机会的低线城市。

企业差旅面临的并不仅是“要不要管”的问题,而是管的精不精的问题——如何在成本、合规与体验之间找到平衡,实现从“单一成本管控”到“系统化精益管理”的迁移。

美团企业版通过“全域纵深覆盖+小场景匹配+智能化提效”三位一体的住宿解决方案,正在帮助企业把原本分散、低效的差旅资源整合起来:既能在下沉市场有优质房源可住,更能提升管理效率,让差旅真正成为业务拓展的支撑力,而不是负担。

未来,随着AI等新技术的应用,差旅供需匹配会更精准高效。但核心逻辑不会改变——资源够全,匹配够准,企业才能在下沉浪潮中稳住成本、留住员工、抓住机会。

下沉差旅的挑战,从不只是 “找房、控成本” 的表层问题:它既考验企业资源整合的广度与组织效能的精度,更深度丈量其系统性管理能力的成熟度。谁能快速搭建起适配的系统化管理体系,谁就能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先机。

本文图表来源 | 《机会在下沉:2025中国企业差旅趋势洞察之住宿篇》

谢常青
谢常青

环球旅讯

交流请加微信

xie1732
ivy@traveldaily.cn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超9成员工吐槽“差标内无合适酒店”,下沉市场差旅如何平衡效率、成本与体验?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使用微信扫一扫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