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论资讯>>>
×

外航“集体消失”,白云机场被南航独占?

罗銮銮 环球旅讯 罗銮銮 2025-08-24 14:53

近水楼台先得月

“为什么广州的国际航司这么少?是不是南航一家公司包场了?”

这是不少旅客在白云机场候机时的第一印象。

尤其在法航、阿提哈德航空等多家外航的部分航线停航之后,停机坪上外航飞机的稀疏状态,让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有人调侃:“阿提哈德恐怕悬了,法航得先看大鹅能不能回来。”

有人晒图感慨:“T2几乎全是南航的航班。”

还有人喊话北美航司,“快点上场!”

当然,也有人不介意南航的大排面,而是反问,“A380什么时候再可以安排上。”

外航真的“集体消失”了吗?白云机场只剩下南航的独角戏了?

事实并非如此。

航班管家显示,以上周(8.14-22)为例,在白云机场运营航班的航司多达 70 家,其中 43 家是外航,占比六成——和浦东的外航数量占比基本一致。

但问题在于,南航一家就拿下了 49.82% 的航班运力,而所有外航加起来,也不过 12-13%。

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旅客会产生“外航少得可怜”的观感。

横向对比其他枢纽机场,北京、上海的航司格局各有不同:

    首都机场是国航的主场,运力占比高达 60%;

    大兴机场分流后,内外航几乎对半开;

    上海则泾渭分明:虹桥主打国内,浦东成国际航司大本营。

反观广州,外航数量并不少,只是在南航的庞大运力体量下,存在感几乎被淹没。

说起来,南航也确实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华南门户的国际航空市场——今年上半年白云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785.92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3.86%。

看到这样的增长,或许有些人会好奇:

既然客流已经有了,为什么一些撤离的外航并没有选择重新开通航线?背后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

一方面,广州的航权不如香港灵活,这直接限制了外航的布局空间;

另一方面,商务客源更多集中在京沪,广州的高端出行需求相对不足,也就导致这里的收益水平偏低。

反观香港,凭借转机优势和更优的票价体系,对外航的吸引力显然更强。

如此一来,在一众外航的整体战略排序里,广州自然就落在了北京、上海、香港之后。

不过,即便外航运力恢复速度偏慢,也没影响白云机场交出亮眼的账面成绩。

其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7.26亿元,同比增长7.68%;归母净利润7.50亿元,同比更是大增71.32%。

从航线动态看,白云机场上半年也有积极动作,新增或加密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19条,航线网络覆盖93个国际及地区航点,国际业务似在稳步推进。

从收入结构来看,非航空性收入以21.51亿元占比57.73%,继续撑起半壁江山,其中租赁特许/免税零售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9.02%,成为非航收入的主要拉动项,反映客流恢复和商业消费力增强。

航空性收入15.75亿元占比42.27%,细分的旅客过港相关收入同比上涨14.74%。

不过,航空地面及配餐收入仅同比增长0.94%,几乎原地踏步;其他非航收入同比下滑3.08%。

整体看,机场增长动能正由“运力扩张”转向“客流与消费驱动”。

目前,广州白云T3航站楼已完成竣工联合验收,标志着国际枢纽建设将在年内迎来关键进展。

T3投用后,白云机场的年旅客吞吐能力将增至1.2亿人次,货邮能力提升至380万吨,有望成为推动航线加密、增强国际通达性的关键载体。

随着全球航空网络逐步修复,外航虽然对广州市场仍较为谨慎,但未来可能会根据航线布局和市场策略,重新评估进入时机。

届时,白云机场可能从‘南航主场’逐步演变为航司竞逐的国际舞台。

罗銮銮
罗銮銮

环球旅讯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外航“集体消失”,白云机场被南航独占?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使用微信扫一扫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