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印度终于再次向中国游客敞开大门。
今天,印度驻华大使馆正式发布公告:自2025年7月24日起,中国公民可申请赴印旅游签证。
这是自2020年 暂停以来,印度首次恢复面向中国游客的旅游签证业务。
一时间,社交媒体上“终于恢复”、“印度我来了”的声音刷屏。有人直呼:“恨不得现在就买票,下个月就走。”
长期以来,印度都是一个“极端两极”的旅行目的地。
一方面,它拥有几千年文明沉淀,恒河的晨雾、泰姬陵的轮廓、瓦拉纳西的火葬台,令无数旅行者沉醉其中,仿佛完成一场“灵性洗礼”。
另一方面,关于印度的旅行“预警”也从未间断:街头的脏乱差、饮食水土不服、女性安全问题……这些不确定因素也劝退了不少人。
“别随便吃街边摊”“做好连续拉肚子三天的准备”……很多旅游攻略写得像危机应对手册,甚至有人调侃:“去一趟印度,不洗灵魂,洗肠子。”
但也正因如此,这种充满挑战与未知的异域体验,成了不少旅行爱好者清单上的“隐藏黑马”。
所以这次签证重开,才会激发如此大的讨论热潮。而为何突然放开?其实有迹可循。
2020年因为边境冲突,印度迅速冻结中国游客旅游签证,暂停直航、搁置中企投资审批,封禁200多款中国App,一度几乎中断民间交流。几乎对中方全面“降温”。
而这两年,双方关系逐步释放“回暖信号”。
据《MoneyControl》早前的报道 ,中印双方正在计划恢复从德里、勒克瑙、加尔各答飞往拉萨的航班,重点服务凯拉什·玛纳萨罗瓦尔朝圣人群。
在签证上,印度此前虽开放商务类,但对普通游客仍未解禁,出行安排颇多不便。
对比之下,中国方面早在去年就对印度公民简化赴华签证流程,并免除部分签证费。
截至4月,中国已向印度公民发放签证超过8.5万 份。
不仅如此,中印关系的“重新链接”,还体现在经济与教育等多领域。
在这轮关系修复中,印度自身其实也有强烈的现实考量。
面对来自欧美市场的波动压力,以及对华供应链的高度依赖,印度开始重新评估“脱钩”的代价。
印度政府还 可能会放宽对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中国工人或技术人员的签证政策,因为这些项目涉及重型基础设施设备的进口及安装和运营。
另一方面,中印贸易也持续增长。根据GTRI报告,中国在2024财年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1184亿 美元。
教育交流也未曾中断。中国高校长期是印度医学生的重要选择,即使在疫情期间、航班暂停之下,仍有大批印度学生绕道赴华就学。
中国也在积极迎接四方来客。中国驻印度使领馆不断开展中国旅游资源推介,希望吸引更多印度游客赴华旅行。
所以,旅游签证的恢复不是句号,而更像是一个新的起点。
从签证重启、航线协商,到贸易合作、教育往来,中印之间的重新连接,或许还远未完成,但已经在悄然推进。
这场“双向奔赴”还在继续,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印度宣布,恢复对华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