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1项目抵押、内地地块打包出售、维港地皮挂牌……债务缠身的新世界 正在全力止血。
当“卖楼求生”成为这家老牌地产集团的日常动作,旗下瑰丽酒店也再次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凭借艺术调性与稀缺性,瑰丽酒店在全球市场拥有不俗的知名度。近年来,它持续推进轻资产战略,扩张节奏稳健,也被视为新世界旗下最具国际影响力与资本想象力的核心资产之一。
也正因它“足够值钱”,瑰丽成了外界揣测的焦点:它会不会成为资产腾挪清单上的下一枚落子?
品牌背后,瑰丽的前世今生
说起瑰丽,得先回到1979年美国达拉斯。
那一年,石油大亨继承人Caroline Rose Hunt买下一座古宅,将其改造成餐厅和酒店,开启了瑰丽品牌的传奇历程。
2011年 ,香港新世界发展以2.295 亿美元将瑰丽收入囊中 。郑裕彤家族第三代成员郑志雯成为瑰丽首位华人掌门人。
接手之后,郑志雯 就提出对酒店业务进行彻底的改造,对亚洲酒店投资11亿美元。
去年,瑰丽酒店集团宣布将在中东地区 加速扩张,计划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舒拉岛及红海沿岸的阿马拉推出多个全新项目。
官网显示,瑰丽酒店已在全球拥有超30家奢华酒店,涵盖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多个区域。
下面内容是从官网上截图的,到时候可以做上下滑动处理
瑰丽全球布局图,图源官网
此外,集团旗下还有约19个项目正在筹建或即将开业,重点布局中国、东南亚、欧洲及南美等新兴目的地。
瑰丽确实具备被接盘、被放大的潜力,这使它在新世界资产序列中,格外引人注目。
谁会对瑰丽感兴趣?
巨头们早已瞄准奢华酒店
如果瑰丽真的易主,潜在买家是谁?牌桌上的玩家其实就几个。
过去几年,全球酒店集团 持续加码超高端酒店赛道,争夺高净值客群:
- 万豪集团:并购喜达屋后囊括 St. Regis、The Luxury Collection 等奢华品牌;
- 洲际酒店集团:收购丽晶酒店及度假村 、六善养生及酒店集团 和金普顿酒店等;
- 凯悦集团:收下 Two Roads 管理集团、Alila 等品牌。
这些动作背后,是一个清晰趋势:标准化连锁品牌逐渐失去吸引力,而富有文化感、设计感、故事感的品牌,正在成为集团扩张的新猎物。
而瑰丽,恰好符合这些条件——调性独特、盈利稳定、品牌国际化程度高,自然成为各方关注的优质目标。
但业内也有不同声音。即使新世界母公司面临流动性压力,瑰丽“整体出售”的可能性依然不高。
更可能的操作是:出售部分物业资产,换取资金回笼,但保留品牌的管理权与运营权。
这其实是酒店行业普遍采用的“轻资产打法”:资产可以转手,但品牌调性与运营控制权必须牢牢把握。
根据新世界最新年报,目前其仍自持北京瑰丽酒店、泰国普吉瑰丽酒店两处物业。
奢华酒店
正成为最稳的资产锚点
视角再放大,瑰丽的稀缺性并非偶然,也扎根于行业整体趋势。
浩华报告显示,从2016年到2025年,奢华酒店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更重要的是,奢华酒店的盈利能力远超传统五星级。2024年,奢华酒店行业的GOP达到33%,总收入(每间可供出租客房)高达64万元,是五星级酒店的两倍以上。
这背后,是高净值人群对高品质旅游体验的稳定需求。
数据显示,61%的中国高净值消费者计划未来一年增加旅游支出,其中“奢华住宿”是最主要的开销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奢华酒店也正在从住宿场所,转型为艺术、美食、社交场景的复合空间。
越来越多顶级酒店餐厅成为城市高端消费的“引擎”。
从中餐宴请到西餐私厨,一线城市中年营收表现突出的高端餐饮品牌,往往设于奢华酒店之内。
正因如此,瑰丽这类兼具艺术审美、文化根基与国际设计的生活方式品牌,才成为市场争抢的“稀缺样本”。
它不仅拥有稳定的高端客群和品牌议价力,也已成为资本市场中少有的、具备长期价值、品牌势能和全球扩展潜力的资产。
在“卖楼止血”这场现实博弈中,瑰丽究竟是新世界的“最后底牌”还是“融资棋子”?或许仍待时间验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品牌是否值得守住,往往并不只取决于它当前的估值,更关乎它未来能讲出的故事。
如果真要出手,你觉得瑰丽最可能落入哪个买家手中?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新世界危机四伏,但瑰丽酒店不是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