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大顶级旅游市场,正在重塑预订规则——在线旅游平台(OTA)、忠诚度项目和社交媒体,驱动着各具特色的本地化预订行为。
全球旅游品牌若想在亚洲赢得市场,必须因地制宜调整战略。随着亚洲旅游需求激增,旅游企业不仅要关注“游客去哪儿”,更要了解“游客如何预订”。
Skif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报告《2025年亚洲游客预订偏好》深入剖析了印度、中国和日本出境游客的数字行为、渠道选择及忠诚度模式。
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出境市场,印度和中国凭借移动优先的数字生态及高度普及的OTA快速向线上转型,而日本的恢复节奏较为缓慢,传统线下规划和酒店官网直订仍具一定影响力。
01
OTA占据主导地位
OTA是亚洲(67%)和欧洲(60%)游客首选的预订渠道,这反映出第三方平台在这两个地区拥有高度渗透率和用户信任度。
相比之下,北美游客仍更偏好直接向酒店预订(59%),这很可能与品牌酒店网络的强大基础设施和忠诚度项目的深度运营有关。
因此,对于以亚洲和欧洲为目标市场的品牌而言,OTA上的可见度和定价策略至关重要;而在北美市场,加强直订渠道的价值,包括会员福利和顺畅的用户体验,仍是成功关键。
02
中国和美国的
酒店会员计划做得最好
在酒店忠诚度计划方面,中国(68%)和美国(63%)的用户参与度最高,说明积分、会员卡、联名信用卡这些“黏用户”的方式,在这两个国家很奏效。
但在日本和欧洲,参与率就低了很多。原因之一是当地酒店多以独立经营为主,很难统一搞会员制度。再加上奖励机制也不够吸引人,所以用户也就没那么积极。
这给旅游品牌提了个醒:会员计划不能照搬全球模式,必须结合本地市场重新设计,让用户觉得“值得加入”和“用得到”,才能真正落地。
03
社交媒体成新型预订入口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社交媒体直接预订机票和酒店。比如在中国,有 72% 的旅客表示曾通过社交媒体预订航班;印度是 67%,美国则达到 74%。
这说明,社交平台已经不仅仅是刷视频、看攻略的地方,它正变成真正的“预订入口”。
对旅游品牌来说,这意味着不能再只靠投放广告“种草”,而是要在平台里搞好内容+电商的闭环,让用户边刷边订。
04
亚洲旅游市场节奏不同
但数字化是共识
无论是短租民宿的走红,还是传统会员计划在部分国家的退潮,这份报告都揭示了一个趋势:亚洲旅游市场正在全面数字化,但各国的节奏并不一致。
对于旅游公司、市场营销人员和分销渠道的决策者来说,如果想真正触达亚洲旅客,就要紧跟他们的使用习惯——他们在用手机、搞社交、随时随地做决定,品牌就得出现在他们“正在滑动”的地方。
这是一个新的旅游时代,越来越数字化,也越来越“本地化”。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中日印三国大比拼:谁是亚洲旅游市场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