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住酒店,你是选择马上躺平,还是开启“快乐副本”?
近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出差日常:
“每次住桔子,进房的第一件事不是放行李,而是直奔健身房。主打出差也得运动出汗。”
本以为这种习惯有些“反人类”,没想到评论区却引发了强烈共鸣:
“懂!我也是开完会先跑一圈,再冲个桔子味的澡,整个人立马轻了,哪还有空内耗。”
有人甚至总结:这就是成年人的情绪排毒法。
当然,也有住客选择完全相反的节奏:
“我是一整天都可以宅酒店不出门,忙完工作,立马点外卖、看电影,再续上三杯桔子果泡水,彻底开启解压模式。”
最近,还有网友热情安利起自己新晋“打工&旅游搭子”,桔子酒店夏日宠粉限定款:桔子小熊。
“‘桔子小熊’必须随身带!去北京、深圳出差带着,去厦门旅游也要带着。带着桔子小熊,感觉带了一个‘精神充电宝’!”
01
千店不是偶然
是“活人感”打下的基本盘
不难发现,年轻人住酒店,不再满足于“凑合一晚”,而是越来越在意是否能“情绪快充”。
传统商务酒店多是统一模板:木饰面、北欧风、极简灯带——虽有设计感,但住多了难免有点“麻”, 总觉得少了点“活人感”的情感连接和生活细节。
而桔子酒店,恰好反其道而行。它在阳光感空间中注入活力,完全满足急需“充电”的年轻人们。
酒店内治愈的桔子香气、桔色/绿色/大地色的“桔系配色”,就像为大家打造了一片“桔子林”,精准拿捏了年轻人对“生活在旷野”的想象。更关键的是,桔子把“补回活人感”这件事,做成了一整套闭环。
空间节奏上,桔子营造出一个轻松、有活力的“情绪缓冲带”。房间配有65寸电视,可以一键投屏,还配有两张桌子 ,适配“一人办公一人刷剧”,亦或是快速切换「工作-玩耍」模式;橘黄色调,暖而不腻,亮而不刺,让视觉与情绪同步回血。
而在桔子吃顿健康早餐,则是直接有效的“快充”方式。早餐分为碳水快乐、低脂健康、咖啡面包三个区,满足不同人的需求。“碳水狂魔”可以嗦碗橙皮牛肉面,“自律星人”可以diy一份酸奶碗再搭配时蔬三明治。桔子参考“哈佛健康餐盘”理念,提升蛋白质与蔬果占比;饮品还特别选用NFC橙汁,替代常见的浓缩饮料,健康值拉满,对“脆皮年轻人们”来说,简直不要太友好。
更让人上头的,是那些“可以带走的快乐”:桔子味洗发水、牙膏、桔子糖果频频出圈,不断掀起“求同款”热潮。
有网友说:“那些‘舍不得扔’的小东西,是我对桔子全部好感的实体化。”
今年7月,桔子酒店迎来第1000家门店。踩在情绪经济火爆的节点上,桔子联手泰迪珍藏推出限定版“桔子小熊”挂件——这只自带“多巴胺buff”的小熊,为这个暑期又多加一点阳光与快乐。
桔子在不失鲜明个性的同时,又打造出了一个可持续的黄金商业模式,究竟背后有何门道?
02
能接得住客人,也撑得起投资人
桔子之所以能跑出千店,不只是因为抓住了年轻人的“情绪密码”,也因为它跑通了一套可复制、能盈利的投资模型。
在如今的中端酒店赛道,仅靠一个“爆款”早已无法通吃。年轻人要情绪价值、社交氛围,亲子家庭要空间互动,银发客群看重安静舒适,差旅商客则关注效率和体验——能“适配大多数”的品牌,才是真正的长期赢家。
比如长春,虽然传统商务型酒店很多,但其实家庭休闲游的需求也不少。当地投资人张宏图提到,桔子兼容商务和休闲的多元化需求,来的客人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接受度都挺高。
桔子的切口,正是“高适配性”。它不是设计一套房型给所有人用,用高识别度的“桔子”空间语言和细节服务,回应不同客群的具体情绪场景。
“不同市场客源占比差异很大,但桔子的模块化拼装像乐高一样,都能快速适配。”投资人程彬说,“南京门店商务客多,我们就配备24小时健身房;于都家庭客多,就放大公区,还用上可移动家具,方便亲子互动。”
尤其是在当下讲求轻资产、快复制的时代,这种快速兼容适配市场的模式,加之华住集团“流量稳、效率高、成本领先”的优势,正是桔子走得更远、更稳的秘诀:
第一,流量稳定可期。华住会会员贡献的订单占比超过60%,2.8亿+会员体系为门店稳定输血;
第二,筹建高效省心。依托“全平台总包”营建模式,桔子能有效控工期、控成本;运营端的GOP数字化管理工具,也让投资人“少操心、多安心”;
第三,造价合理可控。进入3.0阶段后,桔子酒店的单房造价最低至10.8万元,在同类型中具备极强的性价比。
这三大要素紧密结合,让桔子既能规模发展,又保证了品牌标准统一、服务品质一致、品牌差异化特点不打折。
可见,桔子真正的底气,不止来自住客的复购,也藏在投资者的长久青睐中。
03
桔子酒店,
重新定义“中端酒店的长远解法”
当人与品牌之间建立起长期连接,也预示着中端酒店的底层逻辑开始发生变化。过去比拼的是“谁开得快”,如今拼的是“谁活得久、活得稳”。
据中国饭店协会《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酒店门店和客房的连锁化率分别达到26.75%和40.09%。其中,一二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而三线及以下城市连锁化率仅为33.38%,成为各大品牌争夺的增量洼地。
与此同时,商圈的价值逻辑也在被重构。
业内人士指出:“在房地产红利趋弱的当下,决定一个商圈能否具备持续活力的,不再是物业本身,而是是否能吸引真实客流的品牌。”换句话说,谁能“自带流量”,谁就拥有更多商圈话语权。
在这一趋势下,桔子酒店近年保持加速上升节奏。从2017年加入华住集团时仅77家门店的“初生桔子”,到今年突破千店、覆盖全国300个城市,它已经成为华住旗下第三大品牌,更是中端市场里最具成长性的力量之一。
而它的成长路径,既不依赖盲目扩张,也不靠单点爆发。
作为一个兼具商旅与休闲属性的中端品牌,桔子通过差异化定位、标准化营建能力与高适配性运营,构建出一套能够规模复制、稳定盈利的增长体系。
不论是一线城市中对品质生活有更高要求的商务客群,还是下沉市场中“缺好品牌、不缺消费力”的蓝海空间,桔子都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适配力与稳健表现,也因此成为当前中端酒店赛道中少有的“全线通吃”选手。
如今,随着行业进入深水区,真正具备品牌势能与长期经营能力的玩家,才有可能抓住下一轮结构性增长的红利。
跨越“千店”大关,对桔子而言并非终点,更像是另一段上升曲线的起点。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上班已麻的年轻人,在桔子酒店开启“活力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