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波三折的上市历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靠一部《长恨歌》打响名号的陕西旅游,如今再度敲响A股大门。
最新消息显示,陕西旅游主板IPO进入问询阶段,一波三折的上市历程极有可能迎来收官。
此前,陕西旅游数次摸到证监会的门槛,却总在临近之际因突发状况而止步。
2017年1月,该公司于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当年7月向陕西证监局报送了上市辅导备案材料,此后便无进展。
2020年12月,向中国证监会递交IPO申请并获受理。然而,由于合作的会计、律师师事务所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审查中止。
2022年4月,陕西旅游审查恢复,但因业绩及自身经营规划等综合考虑,同年7月申请撤回上市申请,终止审核。
近两年,陕西旅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迎来较大规模的增长。
2024年主营业务实现约12.3亿的收入,比2019年增长95%,几乎实现翻番,这也给了陕西旅游再次冲击上市的底气。
据了解,陕西旅游的主要的旅游服务产品包括以《长恨歌》为代表的旅游演艺舞台演出、以华山西峰索道为代表的旅游索道类产品运营、以及唐乐宫的演艺及餐饮服务。
招股书显示,本次陕西旅游预计融资15.55亿元,募集资金投入项目包括:
收购太华索道股权项目、收购瑶光阁股权项目、收购少华山旅游索道项目、泰山秀城(二期)建设项目、少华山南线索道项目、太华索道游客中心项目和太华索道服务中心项目。
在此次融资的使用项目中,涉及索道相关的项目多达五个,索道业务是陕西旅游的一大重要业务。
从2021年开始,索道业务的“扛把子”西峰索道乘索率就保持在100%以上。
2024年更是给陕西旅游贡献了三成的收入(约3.9亿元),索道业务毛利率高达65%。
除了山间索道,陕西旅游的另一个“现金奶牛”,藏在夜晚的华清池畔。
02 一部《长恨歌》,营收的半壁江山
在陕西旅游的营收结构中,《长恨歌》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核心资产。
2024年度,《长恨歌》为陕西旅游贡献了约6.8亿元的营收,超过总营收的一半,是陕西旅游名副其实的印钞机。
《长恨歌》于2007年正式公演,是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演出场地位于华清宫景区九龙湖,已运营近18年。
万娱引力创始人、总导演周箫关注沉浸式演艺已经十余年,他认为,《长恨歌》做到了“本地人经常来,外地人必须来”。
“我是一个西安人,如果给要来旅游的朋友只推荐一部旅游演艺剧目的话,我肯定会选择《长恨歌》。”
口碑良好,《长恨歌》的观看人次在疫情之后更是实现了近三倍的增长。
在外部游客数量没有特别高增长的情况下(2024年西安游客量仅比2019年增长2%),长恨歌实现了观看人次的高速增长,2024年上座率接近90%。
这其中一个原因是,2021年,经过剧目调整及优化,陕西旅游推出冬季版《长恨歌》,平抑了此前《长恨歌》作为室外演出11月至次年3月停演的季节性波动,增加了产品全年的市场曝光度。
在周箫看来,《长恨歌》的成功,离不开几方面的相互配合。
首先是《长恨歌》本身的演出质量是一重很大的保障。
其次是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长恨歌》表演场地华清宫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只有十五分钟车程,凭借兵马俑强大的客流吸引力,也为演出带来了大量流量。
而以唐文化为根源的电视剧如《长安十二时辰》、《长安的荔枝》等也在不断抬升西安的旅游热度。
在今年的端午假期,西安除蝉联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和热门入境游目的地外,还上榜国内租车热门目的地、国内亲子游目的地前十。
随着近年来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长恨歌》以其高品质及内容独特性在多个社交媒体形成自发传播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其市场知名度,一些游客为了打卡剧中的“名场面”而来。
03 入局泰山,未见成效
实际上,像《长恨歌》一样叫好又叫座的演出并不易得。
2021年开始试演的《铁道游击战》,即使有首台火车特技特效大型沉浸式实景演艺这个噱头,但上座率在2024年仅有12%,在陕西旅游四个演艺剧目中垫底。
演艺场地可容纳1600名观众,由此推算,平均每场只有不到200人观演。
官方解释,主要是由于演出所处的泰山秀城景区尚未建设完毕,未形成吸引大量游客的外部条件,且推出时间处在疫情期间,相较公司其他已经较为成熟的演艺项目知名度较低。
“景区运营不利对于旅游演艺肯定是有打击的。对于旅游演艺来说,游客是顺道看还是专门来看,这两者的差别很大,不依靠集群流量,而依靠产品本身,要做到这个点也很难。”周箫表示。
出省入局泰山,对于陕西旅游来说,会是一步好棋吗?
从旅游数据上看,泰山所在的泰安市表现良好。
2024年泰安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42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2.7亿元,分别较2019年实现增长14%、0.9%;泰山游客量连续两年突破800万人次。
而《铁道游击战》归属的公司泰安文旅,是陕西旅游的重要子公司,2024年度其净利润亏损,净资产为负。
可以说,泰安文旅在等待泰山秀城景区的完全建成,以扳回一城。
招股书显示,募集的资金中约7.3亿元用于泰山秀城(二期)建设项目,约占本次募集资金的一半。
主要将用于建设文化演艺剧场,拟演艺剧目包括 《鲁智深》《山海秘境》《泰山颂》和《天下》,目前已开始《鲁智深》和《山海秘境》的剧目设计。
这一布局也呼应了旅游演艺市场不断扩大的整体趋势。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数据显示,2024年旅游演艺演出场次18.93万场,票房收入163.89亿元,观众人数8542.23万人次,大中型旅游演艺项目数量同比上升16%。
而在《长恨歌》和《铁道游击战》一上一下的市场表现背后,旅游演艺的市场趋势已经发生了改变。
周箫指出,“旅游演艺的类别在变得越来越丰富,从用户画像来说,受众将越来越细分,悲情叙事可能会越来越不管用,让受众觉得轻松和开心愈发重要;从体验形态来说,越来越倾向于沉浸式的方向,要让观众有参与感;从客单价来说,高性价比的演出更为让人接受。原先的纯粹依靠大山大水,几百号演员的旅游演艺剧目,我觉得会越来越少。”
“90%的演出业态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它满足的是导演一厢情愿的想法,导演的视角可能很专业,但旅游演艺需要研究老百姓喜欢看什么。有一句话叫‘靠市长不如靠市场’,市长不可能天天来看你这个戏,不可能天天来景区买票,但是老百姓可以,做旅游演艺就是人民战争。”锦上添花文旅集团董事长刘磊补充道。
同时,要依托当地文化,避免同质化,但也不能陷入自嗨。
社交媒体时代,现在旅游演艺也多了更多宣传渠道,周箫认为要将宣传前置。
“打造新的长红的旅游演艺项目,需要打造流量的基本盘,要经得起15秒、30秒的片段化宣传。在项目研发的时候,我会要求有100个能够被流量化的点,这样心里比较有底。”
与两位业者交流过后,笔者发现,轻量化的旅游演艺,未来越来越有可能成为趋势。
周箫指出,“三个月到半年之内,一个旅游演艺项目如果还没火,那就证明是熄火了,也很难再调整。因为旅游演艺里大型的剧场、实景,能调能换的东西比较少,一旦要升级,就很有可能要选择停演。”
“万岁山武侠城里的王婆、不倒翁小姐姐,采取的都是‘一人兴一城’的新模式,相对传统演出来说,投资少见效快,利于宣传,利于打造IP。”刘磊举例说。
他对中国旅游演艺的市场充满信心,“中国的旅游演艺市场还没有饱和,精神文明的市场供给还远远比不上物质供给,拉斯维加斯一座城市就能有一百场演出,中国的市场仍在发展中。”
我们持续保持对旅游演艺市场的关注。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一部《长恨歌》,撑起了陕西旅游的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