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论资讯>>>
×

深圳被香港人挤爆了,酒店如何抓住这波流量?

谢常青 环球旅讯 谢常青 2024-12-05 11:47

消费降级

“十几年前,内地客南下香港爆买奶粉。十几年后,港人蜂拥北上深圳过购物周末!”

近年来,港人北上消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一大热点,更有香港的旅行社和巴士公司开通了山姆团、山姆专线。

高性价比、新奇且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便捷的签证政策及交通,是驱动港人北上消费的核心原因。

深圳的酒店同样备受港人青睐,他们具体有哪些产品优势?深圳如何通过酒店+文化,找到下一个产品创新的机会?

11月28日,在2024 环球旅讯数智论坛·深圳站,深圳市酒店业商会会长 黄俭、锦江酒店(中国区)副总裁 贺烜在环球旅讯CEO 李超的主持下,就《从北上潮流 ,看湾区酒店业创新机会》的主题展开对话。

(从左到右依次为:黄俭、贺烜、李超)

以下为对话实录,内容有删减。

李超:请两位先各自给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看到的港人北上消费,近年来呈现了哪些变化?

贺烜:港人北上这一话题并非现在才有,只是如今趋势愈发明显,从深圳已辐射到广东其他特色城市,且通过大湾区城市在不断发展,今年呈爆发性增长,尤其在几个大节日更为突出。

在消费人流增长的同时,消费类型也丰富许多。

以前多是日常消费,现在停留时间更长,消费形式从单纯线下商超采购变为线上线下融合,采买类消费减少,体验式消费增多,美容行业消费也在增长。

港人对内地消费的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对深圳的消费体验。深圳的交通、商业环境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吸引了大量香港游客。经常可以看到有关“反向带货”的报道。在节假日和周末,对酒店业的拉动也非常明显。

黄俭:30年前是国人南下,而如今出现了港人北上消费现象。这对从事生活服务、酒店等第三产业的我们来说,很值得研究探讨。

这种现象在各消费终端都有诸多变化,酒店客源结构、写字楼入驻商户、购物客群等都改变了,只要在深圳待过就能感受到,是非常明显且值得从专业角度研究探讨的消费升温现象。

李超:香港的一些高星级酒店相对比较传统,而深圳近年来建设了众多新酒店,两地酒店在服务和营销方面有哪些可以相互借鉴之处?

贺烜:以前,香港酒店给人印象特色鲜明但价格高,因土地资源有限,房间面积小,功能规划紧凑。

如今以深圳、广州为代表,辐射大湾区的新酒店众多,功能上有所区别,不再以全服务型为主流,更注重入驻企业核心体验和老百姓体验。

从发展趋势看,两地各有优势特色。

以前我们常借鉴香港及海外设计,结合本土文化改进融合,形成便于复制、快速发展的产品,这与国情和经济发展相关。

现在我们更注重本土文化传播,以酒店为窗口介绍本土文化,像潮汕地区酒店展现潮汕文化且受到网络热捧。广东与香港文化同根同源,交流交互能产生共鸣,吸引港人回来,既熟悉又有新鲜之处。

黄俭:深港酒店业,各有特色。

香港酒店寸土寸金,面积小、房价高,这是特点之一。在发展进程中,香港酒店是发达地区的产物,大陆酒店则在发展中地区发展起来,香港回归后,两地基于各自文化底蕴催生出不同类型酒店。

香港的酒楼餐厅及酒店在支付手段、营销渠道等方面与大陆做法多有不同,香港更传统经典,大陆更创新接地气,甚至香港一些酒店或酒楼只能用现金,没有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手段。

李超:大湾区尤其是深圳的酒店面向香港客源,在营销方面应该与面向大陆客源的玩法不同,渠道方面或许也有差异,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

贺烜:目前来看,港人预订酒店大多通过国际化预订平台、有出入境资源牌照的旅行社,同时各酒店自己的平台预订量也在逐渐增多,这是入住渠道。

在营销方面,除传统大客户营销、商业活动营销(如广交会期间对港商等的营销)外,热门的短视频营销也很有效。

通过达人探店等方式,借助视频平台输出,能让香港客人提前看到酒店情况并直接链接到预订信息,短视频成为酒店展示的良好窗口。

黄俭:传统营销渠道在香港比较好落地,因为它们的会员体系、国际形象系统较为规范。

但现在大陆特别是湾区采用了很多新营销渠道,特别是线上渠道,包括短视频。

香港北上消费现象背后,有营销渠道推动,并非完全自发。因为深圳有传媒公司与香港传统渠道链接,每年通过这种渠道,在深圳市场取到了很好的市场份额,而且他们80%变现量来自香港客人,所以这其中呈现两地相互触达融合的趋势。

在消费降级环境下,我们业内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两地消费天平在更高水平线上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李超:具体到产品方面,大湾区和深圳的酒店是否需要做出特别差异化,来吸引港人北上消费?

贺烜:其实可以做这样的差异化,但并非仅针对港人,而是更国际化,以满足更多有个性化需求的人。

比如以前国内对咖啡需求不强,但现在酒店房间内咖啡配备增多,从过去仅放速溶咖啡到如今配备咖啡机甚至咖啡吧,国内特色咖啡和奶茶品牌虽受欢迎,但酒店内咖啡品质也在提升。

其次,更注重文化和性价比,抓住客人核心需求并设定合适价格,是酒店设计关键方向,审美上也会融合两地文化,虽不是专门针对港人,但会有一定考量。

黄俭:我认为这种融合就像是两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相互碰撞,并非是单纯迎合港人北上消费或者香港酒店照搬大陆模式。

一方面,任何文明进步都源于不同文明融合催生新事物,消费业也是如此,像香港的传统与内地地区(特别是深圳、湾区)酒店之间,要做到和而不同,需将不同文化融合创造新消费点。

当前大消费背景下,穷游等现象很多,国内消费在研究性价比,这不是简单的物美价廉,而是包含文化、品质、价格等的极致性价比,国外学者也在研究消费业的极致体验问题。

所以我觉得两地可以在消费的极致性价比方面努力,通过业内人员努力,让产品、服务等不断接近这一目标,这需要在融合方面下功夫。

李超:您觉得在深圳的酒店,比如融入国潮元素或者打造电竞酒店等不同类型,先不论是否针对香港或整个市场,在这方面是否需要做出差异化呢?深圳似乎主要以商务型、中端和经济型酒店为主,这类特色酒店相对较少,那么这会成为一个卖点吗?

贺烜:我们并非只针对港人,可能更多面向新型消费城市,更注重青年消费市场,关注青年人的消费实力以及他们为喜好买单的情况。

比如电竞酒店在一线城市更具活力,是一种无国界的形式,全球对游戏的热衷程度较为一致。

深圳有很多特色酒店,虽然占比大的是中低端、经济型商务酒店,这是基于投资回报模型的商业成功模式,但其他特色酒店因量级问题未受太多关注,它们可能是个案,对商圈和客群有特殊要求,卖价高,难以快速复制,在酒店行业占比不大,但有一定影响力。

锦江在深圳和湾区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特色产品,虽量级不大,但在小群体中有影响力。这些酒店容易被种草,营销过程包括从种草到消费意愿累加再到形成消费,虽然因商业性难以大规模复制,但未来会成为有影响力的消费信息。

黄俭:我认为很多酒店生命周期不超三年,而那些有长远生命周期的酒店,从消费者体验角度看,随着经济文明发展,人们消费趋势在往回走。

以前追求更新鲜、刺激、开阔眼界的地方,现在大家更多是问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体验什么。

在休闲度假时,人们更注重酒店能给予的价值,比如情绪价值或对世界认识的深度,而非广度。

基于这种认识植入理念文化呈现出的产品,我认为其生命周期会更长,具体时长难以确定。

李超:我看了今年的经济增长数字,深圳整体的增长相对来说远超广州。在大湾区的这两个核心城市中,这种数据表现,对酒店业投资人的投资决策会有何直接影响?

贺烜:在酒店行业,有一定量级的投资人在投资酒店,不过这一群体有所变化和流动。

尽管广州经济增长不如深圳快,但明年开业酒店数量可能广州远多于深圳。

一是广州地域大,适合开酒店的地方多,深圳受地域限制;

二是酒店业处于商业转型过程,投资背景可能从租赁物业的短期回报模式转向中长期资产模式。

市面上有大量存量资产需通过酒店消化,且受租金涨幅、经济发展情况影响,欧美多以资产模式为主,国内过去因处于发展中多为租赁模式,如今也在向资产模式转变,这样酒店品质会越来越高,所以经济涨幅与酒店增速并非完全正向相关的关系。

黄俭:关于酒店投资,我有三点观察。

其一,当下酒店投资呈现 “口红效应”,相比投资新能源、高科技等门槛较高的领域,酒店业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在当前环境下投资较旺,就像买不起奢侈品包包,但可以买口红一样。

其二,在当前经济周期和消费转型阶段,无论是投资增量还是存量改造都需格外谨慎理性,因为新消费主流变化不定,加上经济周期影响,如深圳住宿业出租率截至今年11月不超过60%。

其三,从乐观角度看,生活服务业是刚需,文娱消费也有不错态势。

我个人建议,在进行酒店投资时,不管是选址还是选择投资增量或存量改造,都要把握冰山下即将呈现的消费者产品趋势和聚集点,想明白后再投资。

谢常青
谢常青

环球旅讯

交流请加微信

xie1732
ivy@traveldaily.cn
已发表文章 65 篇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深圳被香港人挤爆了,酒店如何抓住这波流量?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使用微信扫一扫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