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环球旅讯》和几家做入境旅游的企业,有过一次深度沟通。
大家纷纷表示,去年底开始对第一批国家实施的免签政策,非常好。但是他们也有一个隐隐的担忧。
那就是“笑迎八方来客”的政策导向,是不是足够稳定。
打个比方。2023年底中国宣布,对法德意荷等六国,试行单方面免签停留15天的政策。这里的关键有两点:
一是这个政策属于“试行”,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二是这个政策有清晰的截止时间,2024年11月30日就会到期。
所以,我们虽然已经对六国实行免签,但这个“试行”政策,到期后会续约吗?
大家关注这个点,原因很简单:做旅游生意需要清晰的预期。
如果中国旅行社想招揽老外游客(尤其是欧洲),就需要和当地的旅游批发商合作;而欧洲批发商的计划性特别强,一般都是在6-7月,就做好明年的规划。
那么欧洲旅游批发商,会不会对中国市场有足够重视,就取决于他们做计划之前,是否有答案:
- 明年中国对欧洲各国的免签会继续,而不是政策作废。
也就是说,2024年6-7月之前,最好中方就明确表态,今年11月底到期的“试行”政策会继续。这样,欧洲旅游批发商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做布局。
企业敢投入,老外游客才可能真正“成建制”涌入中国。
从这个角度来看,3月7日,中方宣布第二批试行免签的6个欧洲国家名单,释放了清晰的信号。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大门正越开越大。
事实上,这一轮的免签政策还有更大的背景。
首先,是此次免签的六个国家(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其中前两个国家是早有预告的:
- 1月15日上午,我国高级领导人在伯尔尼,同瑞士联邦主席阿姆赫德举行会谈。期间提及,中方将给予瑞士单方面免签待遇。
- 1月22日媒体报道,我国高级领导人近日访问爱尔兰期间,中方宣布将给予爱尔兰单方面免签待遇。
追根溯源,这一系列外事活动的大背景,是2024年瑞士达沃斯年会的召开。期间,我国领导人给出了“继续开放”的承诺,并提到“重建信任很重要”。
所以,可以将新一轮单方面免签政策,看作是中国在兑现承诺、主动推进“重建信任”。
这里还有两个洞察的视角。
一是从国内政策研究来看,“继续开放”早就是重中之重,政策连续性很清晰。
- 2023年8月,国务院发布“外资24条”,着力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
- 2023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 2024年3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作为重点工作任务。
二是从国际视角来看,中欧关系目前处于一个微妙的窗口期。
去年12月,中欧峰会在北京举行,一直较为紧张的中欧关系有所企稳。
而今年6月欧洲议会将重新选举,新一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人选,将成为接下来影响大局的关键。
如果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获取连任,那情况就不容乐观了。这是个典型的对华死硬分子。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从去年底到今年3月,中国连发11个欧洲国家的单方面免签,意图也比较明显。国际关系的合纵连横,正当其时。
从这个角度而言,对欧免签政策的变数确实也存在,关键节点就是6月的选举。刚好,这也是欧洲旅游批发商做明年规划的时间点。
作为入境旅游业者,应该关注这个大事件的结果。
最后,我们从市场角度,来看下入境游的前景。
截止到2023年底,中国总共有23个城市,对54个国家的公民开放了72小时或144小时的过境免签政策。外国人要在这些城市转机去往第三方国家地区的,可以在转口城市免签呆3天或6天。
在此期间,老外无需单独办理中国签证,就可以在这些城市玩一玩。
所以,之前Tiktok和YouTube上很多老外KOL拍的中国旅游短视频,就打着“144政策”的标签。其中不乏流量火爆的作品。
得到App上有作者整理了这份144名单表格,如下:
这和很多旅行社的感受是一致的:只要老外真的来中国了,绝大多数人都会刷新认知、爱上中国。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无脑黑”,立马就冰消雪融、了无踪影。
所以,单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入境游也是潜力无限。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外国人入境游客为1378万人次,入境旅游总收入为530亿美元。前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43%,后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40%。
环球旅讯作者胡彪 制图
市场要收复的失地还很多,这当然也意味着某种机会。
我们继续对旅游市场保持关注。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中国的单方面免签政策,会存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