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两年以前,笔者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好马配好鞍够了吗”,提到了有了好马配上好鞍,在赛道上还需要好骑手的论点。那么马和马鞍及骑手之间,对于在赛马场上的作用又是如何决定的呢?总感觉目前行业持续发展的赛道上,各集团和品牌都在增量上竞赛。建筑物不缺,品牌不缺,品类不缺,管理标准管理软件不缺,挑战最大的是管理团队的质量以及职业经理人的数量奇缺,远远滞后于新开住宿各品类的增加数量。
赛马的成败既取决于马,也取决于骑手。马的质量、品种、体能和速度是决定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而骑手的技能、经验、驾驭能力和战术运用也对比赛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借喻到酒店行业现状,投资方投资或租赁的建筑物如果是“马”,那品类、档次、地段各不相同,管理公司提供的品牌算是给马取的名字,管理公司提供的品牌标准和管理系统如果是“马鞍”,那么管理团队和职业经理人应该算作“骑手”,缺合格骑手的马群,在目前内卷的“马场”竞赛中是很难跑出好成绩的,换言之,投资方的回报和产品的品质都难以得到保证。
不容置疑,良种良驹是赛马取胜的基础。在地产把酒店当工具的过去15年,不能否定不少酒店产品的品质无法称为“合格优质”,不少有瑕疵的酒店产品,致使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难以驾驭,在项目上无法发挥最佳运营和管理水平。在没有品牌目标客户群的地方是无法卖出品牌该有的价位,也就无从取得理想的投资回报,这类酒店目前多数在各类交易平台售卖套现,流拍为常态。这类产品的现状与结果,不能把责任算在职业经理人头上。
当然,在竞赛中,骑手的经验和战术至关重要。在比赛过程中,骑手需要根据赛道状况、对手情况以及赛马的特点,灵活调整战术,把握节奏,充分利用赛马的优势。一个出色的骑手能够在不利的条件下尽量发挥赛马的潜力,从而提高获胜的可能性,这样的骑手是需要经过多年培训和实战而成。行业中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国内品牌,或是混血品牌,近几年也有不少好的产品,但是各个管理集团,由于有资质的职业经理人人数远远滞后集团拓展部门所签合约,派出稚嫩的“骑手”骑上“良驹”,在行业赛道上成绩和品牌都打折扣。
形象比喻,赛马的成败是马和骑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当良马遇到良骑,二者相互信任、密切配合,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目前行业不乏设计独特、装饰精美的酒店产品,但是有资质的职业经理人奇缺。
太多酒管集团和专业旅游院校合作或联名办学,这种合作是为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但无法解决当下的挑战。不知各大集团对于管理层的考核是否有培养合格管理者数量以匹配集团发展需求的KPI?作为应用型专业,根据笔者的经验和实践,培养各级管理者的最佳途径应该是“带教”方式,选择品牌旗舰店可以开展。
但对于目前的酒管集团而言,要采用这样方式似乎有不少困难,如果酒店不是集团投资拥有的,这样的带教成本投资方是不会承担的,而酒管集团也不愿投资。
其实目前在各类酒管集团中,国资委旗下的连锁品牌最有条件落实这样的“带教”培养管理者模式,招聘优秀的年轻人,作为“管理培训生”,指定专业岗位的资深“教练”,一个教练带3 - 4名培训生,8个月到一年时间,考核合格的可以被委派到新开项目任职,但教练还需花半年时间作为培训生上岗的后援咨询服务,以保证派出管理者的质量。至于委托管理项目酒店、特许经营项目酒店,这样的计划会因为双方的利益出入而有阻碍将难以落实。
目前不少酒管集团以转型变革之名,在缺乏管理者人力资源的事实面前,不断推出特许加盟模式以应付挑战。试想一下,当专业酒管集团的管理人力资源在快速推出品牌签约的前提下匮乏,期望不专业的投资方挂上品牌会是怎样的结果,难道不专业的投资方比专业的酒管公司拥有更多有资质的职业经理人?同理,目前有些酒管公司将签约后的项目交给第三方管理公司,酒管公司只负责收取品牌费,这种模式除了让投资方增加支出,能期待第三方管理公司提供更多的有资质的职业经理人?如果投资方没有自带合格的管理队伍,而品牌公司即签特许经营合约,并不是对投资方和本身品牌负责的态度。
疫情之后,各类产品和品牌已经经过优胜劣汰的整合,如果把中外各大酒管集团的各类酒店产品和品牌在行业赛道上竞争,比作赛马场上的比赛,以缺骑手为通病并不为过,这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品质和投资回报率。人力资源作为无形资产的存在,但并没有像品牌这样的无形资产被引起重视,只有使用、用尽而少有投资。
要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各集团不要在增量上竞赛,投资无形资产人力资源是对品牌和投资方都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一种行业和社会责任。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酒店行业发展需要更多好“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