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一次次的期待,被不同地域出现少量疫情而打乱,争取接到去年底的生意、春节的生意,还不得不延期,何时能恢复正常经营,太多的酒店已经等了太久,这也是太多酒店的现状。
焦虑中,除了等待,还能做些什么?
在行业上市公司公布的财报中可以看到,行业的平均利润越来越低,亏损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很多追数量、求规模的集团,并没有在规模经济模式中获取理想的利益。在过去的15年左右时间范围内,观察到两类不同的集团形成:一类是大型国有或民营老酒店,基于单体酒店的营运成功作为旗舰样板店,开始对外接受委托管理、品牌输出。 开始阶段的人力资源输出,以部门经理外派升级模式为主,接单多了以后,管理人员一般都采用社会招聘,客源依赖OTA平台,但运作模式基本和单体酒店无疑。第二类是不少刚起步学习入行者,通过自主经营快捷或中端酒店起步,短期借政策红利盈利者,被轻资产加盟扩张模式吸引,借用自有几千万资金,利用他人投资加盟,客源依赖OTA,管理人员外聘输出或投资方自主聘任,扩大增加数量,形成集团。以上两类集团,挤进行业集团排行60强是目标动力。
规模经济
所谓集团,必须有一定规模,但这样两类的“集团”就规模经济的角度,缺乏的是核心价值和顶层设计。
规模经济就行业而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内部规模经济。指一经济实体在规模变化时由自己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比如酒店的西点饼房,原来生产的糕点仅供应酒店内顾客享用,但需求有限,生产力过剩,当酒店决策开窗口对社会消费者售卖以后,在不增加生产力成本的基础上,销量翻倍,收益利润增加。
第二种是共享规模经济。指在整个行业规模变化或大型综合体服务分享、成本费用分摊,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增加。比较典型的像迪斯尼乐园、澳门、新加坡大型会展酒店娱乐综合体,对于各个不同业态的经济体都会用到的服务,均采用集中投资、专业管理、分享服务、分摊成本的模式,对于在综合体内的个别经济实体而言,成本大大下降,利润增加。
集团
国内不少由单体酒店发展而进化的集团,在增加委托管理还是加盟数量的同时,并没有打好规模经济的基础,即从第一类型向第二类型转型,如果只停留在第一种类型,虽然挂上了品牌,派出了一、二名管理人员,委托方和加盟投资者并没有从管理集团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实惠,因为集团一不能提供客源、二不能提供人力资源、三不能提供物流供应,除了挂上品牌、套用设计图,其他和单体酒店无疑。也因为此,这样的集团收费就有了天花板,投资者对于投入产出的计算可能比管理集团更精,有些集团的酒店,到年底都收不到管理费,甚至被要求摘牌,这样的扩张,虽然数量增加不少,后期的微薄管理费收入都抵不过前期的开发费用,整体收益并不高的原因也因为此。
排行和效益
按照正常的逻辑,这些管理集团应该在目前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暂停拓展步伐,建立和健全集团化管理的基本架构,寻求专业合作,做好客源渠道拓展和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储备、做好物流供应的议价商谈,真正按照集团化、集约化模式发展,以达到和收获真正的规模经济的效益。挤进60强的排行,收益排不上号的集团,应该说冷暖自知。
各行各业的发展,除了短期的红利收割,持续发展少有捷径,不要以为轻资产都可以轻易“割韭菜”,那把“刀”“不锋利”,“韭菜”割起来会很费劲。不要光顾焦虑,尽快“磨刀”为上策, 现在的投资者是越来越向专业靠近,越来越精明,做大容易做强难,双赢和创利应该是集团追求的目标。
评论
查无此人
2022-02-16
好文,袁老师提示的是,最好从一开始就要想好到底是挣什么钱? 挣模型的钱,还是挣模式的钱?
全部回复
在焦虑中,酒店人能做些什么?
查无此人
2022-02-16
好文,袁老师提示的是,最好从一开始就要想好到底是挣什么钱? 挣模型的钱,还是挣模式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