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OTA资讯>>>
×
OTA

梁建章:人口规模将对服务业、酒店业等造成影响

36氪 36氪 未来一氪 2020-12-10 11:59

人口规模是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也是新经济竞争的关键要素。

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WISE2020新经济之王大会——崛起与回归」。

本次大会是WISE大会的第八届,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经济之王主会场,我们邀请十年里乘风破浪的创变者们,连接初创公司、互联网巨头、投资机构、地方政府、传统企业等市场参与主体,一起回望中国新经济快速崛起的十年,共同展望新经济下一个十年的无限可能。

基于“十年精神世界”这一大主题,会上,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发表关于“不确定性”话题的演讲,并作出一些确定性的预测。

梁建章是国内少数兼备学者身份的企业家之一,其“人口经济学家”的身份为人所熟知。因此,他不仅能读懂公司业务,也能看到宏观大趋势的变化。

在他看来,虽然在全球化浪潮和疫情的席卷下,世界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但人口这件事还是可以确定的。而由于人口流动产生了问题,这令人口规模变得比以前更加重要。

人口规模这件充满确定性的事情,将对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和酒店业等都造成影响。尤其对新经济而言,梁建章认为,新经济是创新为主,创新就是很强的规模效应,有规模效应才有利润。

在这样一个新经济条件下,国家和企业想要发展,首先需要有规模效应,如果没有规模效应,人口规模就不重要了;第二,客户要参与创新,如果不参与创新,本土企业也会有一定的竞争力;第三,本地化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此外,在谈到以人口规模为基础的中美竞争时,他表示,近十年二十年中国的竞争环境仍然非常乐观,会继续赶超美国,但是一代人以后,中国的人口很可能被赶超,或者呈一个下降的趋势,人口在减少。要扭转这一局势,中国需要更多新增人口。

以下为梁建章演讲全文: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来讨论一些确定性的话题。刚刚说唯一的确定是不确定性,其实还有一些事情是可以确定的,比如人口。未来有多少人口会参与创新、新经济,未来20年已经确定了,因为一个人长大需要20年。这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可以预测很多事情,下面做一些确定性的预测。

今年是一个特别的一年,有很多远程的东西,刚刚张磊已经远程参加会议了。随着现代科技技术,包括交通技术、通信技术,现在距离并没有那么重要,剩下的壁垒,大家深刻感受到全世界剩下的、让人郁闷的壁垒。这牵涉到人口,人口变得更加重要,这里不是指一个城市或区域的人口,就说一个人口,因为人口流动没有那么流畅。现在信息流动、物资流动非常流畅,WTO即使在全球贸易战情况下,关税也很低,打了半天,关税也没增加多少,现在是人口流动产生了问题。

所以人口的规模变得比以前更加重要。一方面距离不重要,一方面人口距离更重要了。我们来分析一下,过去跟未来哪些行业、哪些企业或者哪些国家会得益,或者会受到损害?

新经济竞争中的国家人口因素,还是从两个方面,从供给和需求,我们不用供给需求,好记一点,需求就是市场规模的因素,还有一个人才规模的因素,市场规模其实就是需求。

也是经济学当中的一个老话题了,规模效应。我分析一下,人口跟这个怎么样作用的?我们首先看制造业,制造业当然了 ,规模效应是非常大的,你设计研发一次,也就是说创新一次,研发就是创新,就可以量产,所以一个生产一百万辆车的企业,它的成本要远远低于生产一万辆车的企业。但人口在这中间规模重要吗?

当运输成本比较高的时候,或者关税壁垒比较高的,这个是重要的,因为你往往能服务本国市场或者附近的市场,现在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过去全球化的进程关税成本比较低,运输成本也比较低,所以制造业的规模效应虽然有,但是小国也有可能有很强的跨国制造企业。比如日本现在还是有很强的,不是在美国和中国高科技的制造业的企业。所以制造企业在运输和关税壁垒不高的时候,它的国家人口效应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看看服务业,服务业规模效应,有简单的服务业,没有品牌,或者没有复杂的产品,它几乎没有规模效应,就说简单的餐馆或者理发店,它其实没有规模效应,就是就近服务的,如果你一个特别大的连锁企业的话,也并不一定有很强的规模效应。但是有些服务业是复杂的服务业,或者能够异地提供服务的,这个就有规模效应,第一你的品牌如果要传播到很远的地方的话,你传播上有个规模效应,小公司根本没有资源去做广告,而且品质跟口碑需要一个过程,这个就有规模效应。

酒店业、一些复杂的金融业,这些有规模效应。这些规模效应是不是跟人口,跟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也有很大的作用呢?如果国家跟国家之间,它有很大的文化差异的话,肯定它确实是能够形成比较大的本土规模,形成优势,如果没有很大的文化差异的话,其实它还是可以轻松的越过一些国界。比如酒店我们知道美国、法国都有很强的跨国酒店品牌,包括一些小的国家也有,所以这方面的人口规模效应远没有那么大。

所以过去我们说人口在创新中的促进作用,从需求来讲的话,并没有得到那么的重视。但我们说到新经济就不一样,新经济是创新为主,创新就是很强的规模效应,有规模效应才有利润,所谓垄断,垄断是个中性词,不好不坏,有规模效应小企业能够赚更多的钱,小企业也很难跟你竞争,那你垄断就有利润,没有利润谁去创新呢?

我们不说垄断一定是好或者坏,我这里用的垄断是个中性词。以前虽然也有规模效应,但小国也可能有形成比较大的跨国企业的机会,新经济不太一样,有些东西是一样的,研发跟创新只要一次可以很快的复制,它的品牌、口碑也可以形成规模效应,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复杂的信息服务,它需要客户,有的时候客户本身就是服务的一部分,比如社交网络,交流的人越多,你的产品就越好,它就需要一个网络效应。

还有客户参与了你产品的创造,比如搜索引擎用的人越多,也可以从数据上学习到,也可以认为用户参与了创新,就是它的服务体验越好。这样的例子很多了,客户提供了训练包括数据,使得客户越多,像滴滴用的人越多,它的产品服务越好。客户只有参与了创造,所以赢者是超强的,这个时候规模效应比以前公司更大,但形成了一个全球第一或者市场上第一的规模的话,后来者很难超越了,所以形成了一个超越,很高的一个利润。

我们也知道,现在股票市场最强的最好的、利润最高的、增长最快的、今年表现最好的公司都是新经济公司,就是平台型的公司,也是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跟客户参与创造的效应。

国家的人口在中间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一个新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刚才说了有几个条件:

首先需要有规模效应,如果没有规模效应,人口规模就不重要了;

第二,客户要参与创新,如果不参与创新,本土企业也会有一定的竞争力;

第三,本地化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刚才举的这些例子,国家的存在、国境的存在,使得你这个企业打到国际市场的话,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不能难也不能太容易,为什么?假设有两个国家,就说大国和小国吧,相对美国来说,中国是个大国,同时出现两个创新的互联网公司,大国的创业企业可以在本国迅速地积累经验。

我们就说这个大国比如说是美国,一段时间本土化以后就进入一个效果,那时候英国的公司,因为它的市场规模小,所以它积累客户的速度就会慢,对大国的公司在本土市场就会快速的积累经验,完善它的产品,它如果稍微延迟一段时间进入小国市场的话,小国的企业还没有成长起来,他就可以打败小国的对手,在小国确定它的市场地位。美国的Uber就切入了英国市场。

但是美国的Uber进入中国来说的话,中国是个更大的大国,Uber到中国来的话,滴滴在那早就看到了Uber这个模式,它可能半年就做出一个跟Uber差不多的公司,如果Uber一年以后跑过来的话,滴滴它积累用户的速度很快,因为它有一个很大的本土市场,Uber就没有可能在中国打败滴滴,或者滴滴就会赢得这个市场。百度也是在Google进来之前已经在本土市场取得了相当多的地位。

所以这是可以看到的,中国、美国跟其他小国之间在新经济领域的竞争态势。最后的结果就是美国抢占了相当一部分国际市场,中国在本土市场上基本上完胜美国公司,而且中国在其他小国市场上也有建树,比如滴滴在一些国外的市场。

大家看清楚,这个模式的条件就是它本地化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如果本地化太容易的话,一个小国的创新公司也可以很方便的进入一个大国,它同样也可以获得很强的规模效应,它就第一时间进入中国,或者Uber它同时可以在中国跟美国做生意,它很快就可以到中国来,也可以占领中国市场。

本地化当然也不能太难,如果它永远都不能让Uber进,或者法规上禁止它从中国进,它永远占领不了中国市场,正好本地化是在中间的状态。

现在看来大部分情况是这样,没有一个市场完全对国外的企业封闭,也没有一个市场,尤其文化语言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因为你也需要用户的参与,你可以完全无障碍的,完全无延迟的进入到另外一个国家,所以都是中间状态。

所以结论就是在新经济互联网企业本身就有很大的规模效应,而且因为客户参与了创造,需要一定的本地化时间,就是造成大国的人口规模又是非常巨大,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美国的新经济公司特别多。未来如果也具备这些条件的话,中国会有巨大的人口优势,美国从需求方面,也会具有很大的优势。

需求方面大家可以看一下,并不是规模效应现在就有,而是因为新经济特有的一个,未来可能很多的产业就会成为新经济。

刚才讲了需求,供给方面,其实供给方面的作用更大,时间关系我不可能详细讲了。供给方面就是人才聚集的话,它会产生更强的创造力,中国尤其是在现在国际不那么畅通的情况下,中国本土的人才可能交流会更频繁,跟自己国家的人才交流很频繁,所以这个拒绝效应就会变得很大,中国人才的数量跟美国要比比,怎么比呢?我们把中国的年轻具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人口画一条线 ,黄线是总的人口,总的人口已经开始下降了,我们中国人口形势很严峻,但是大学学历以上的人口还在往上,新进的劳动人口学历比较高,所以年轻人口还在增长。

中国的总人口是美国的四倍,我们似乎总人口比美国多很多,但是其实这个效应没有那么强,因为美国有强大的利用全球人才的能力,美国一半的科学家是外来的,移民,所以它是把它的人才放大了一倍。所以美国的是条蓝线,它放大了一倍以后,跟中国的年轻人口就非常接近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虽然总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但实际上我们只生一个,基本上只生一个,因为我们的人口生育率是低到跟韩国、新加坡最低的前三个国家,所以我们其实已经是面临低生育的危机了,所以只是美国的一倍,而美国又放大了一倍,所以我们跟美国人才的竞争优势,是非常胶着的状态。

但是近十年二十年还是非常乐观的,中国会继续赶超美国,但是一代人以后,中国就会被美国赶超,或者呈一个下降的趋势,因为我们人口在减少。所以从供给方面没有那么乐观,供给最后也变成需求,需求和供给是一起的,我们年轻人少的话,需求市场现在还是最大的,在一代人之后也会小于美国的市场,美国的市场不限于它本土的市场,所以我们的优势虽然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但是有跟美国相通文化的这些地区的共通因素放大了一倍,我们一代人以后再减一倍,就跟美国差不多,所以本世纪后期的话,会被美国反超和逆转。

当然从政策角度,看中国未来是不是能够逆转它人口的危机,提高它的生育率,鼓励政府来鼓励大家生孩子,长期来说,中国需要更多的孩子,美国需要继续保持它的开放移民,使得我们能够,尤其在新经济这个领域保持我们在规模上市场的优势,市场规模的优势,跟人才规模的优势,这样才能使得我们整个经济的创新活力长久不衰。

好,谢谢大家!

赋能新经济参与者 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梁建章:人口规模将对服务业、酒店业等造成影响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