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论资讯>>>
×

疫后乡村民宿的痛苦:缺钱缺人缺服务,但活下来了

黄书阳 环球旅讯 黄书阳 2020-09-30 16:07

民宿活下去了,并比大多数行业活得更好。

【环球旅讯】2020年初,民宿行业遭到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导致民宿圈传出一句戏言:民宿将是第一个归零的行业。

但途家发布的《2020十一黄金周民宿出游预测报告》显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今年“十一”全国范围内民宿预订量预计将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0%左右,成为大住宿内疫后复苏的佼佼者。

高速复苏的同时,民宿业发展也存在相应问题。过往随着途家、爱彼迎、美团民宿等短租平台的迅速发展,包括短租房在内的广义的民宿行业也迎来草莽时代。被高增长所掩盖的非标住宿服务保障不到位、入住人身份核验缺位等问题,如今不得不被疫情倒逼调整。

基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出台草案严管民宿行业。严管的主要为民宿细分下的城市民宿,与之相对的乡村民宿,近年来却焕发不一样的生机。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民宿的建设,旨在结合乡村旅游带动乡村地区的周边经济,乡村民宿也常常出现在旅游扶贫的项目中。

石基昆仑董事总经理胡世永在此次2020年西安文化旅游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直言:“乡村民宿市场也存在众多问题,包括服务体系不完善、价格幅度无标准,受众客群窄等。”

值得注意得是,今年7月份,发改委明确提出触发式的监管机制:鼓励模式创新,但不得触及底线,比如生命安全、消费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安全底线。

民宿行业与乡村旅游的新模式如何结合发展现下正是大热的议题。在此次大会上, 陕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省民宿服务行业协会会长邹林丰,花间归元创始人、留坝高江旅游公司总经理邹莉莎,途鑫文旅(重庆)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超,西安不舍长安里文化创意民宿创始人马旖旎就“民宿产业主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主题展开讨论,座谈由环球旅讯首席商务官王京担任主持。


从左到右:王京,邹林丰,邹莉莎,王超,马旖旎

民宿、乡村旅游、流量,三线交织

疫情淘汰掉一批民宿业的投机淘金者,深耕者如今已初尝疫后复苏的红利。

据公开信息,由于各地不同程度的出行限制,不少亲子家庭在这个十一黄金周无出省打算,出行半径更多涉及周边游或短途自驾游。这导致市场现状是:北京、上海等地区周边的民宿已经开始供不应求。

邹林丰认为:“疫情下,乡村民宿迎来红利,红利还包括部分大旅行社已经难以维续,恰恰不走旅行社渠道一些小包团不会选择商务酒店,会选择民宿。小而美的民宿在疫情后反而更加有发展的可能性。”

邹莉莎也呼吁大家将更多的发展目光投放到乡村民宿上。事实上,乡村民宿近年来日益火爆,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结合乡村民宿的建设。

目前来看,乡村民宿的流量更多来自途家、美团民宿为首的短租平台。王超认为:“平台获客、社群营销依旧是重中之重,但每个平台的规则都略有变化,民宿从业者、代运营公司要根据实际平台的机制,明确的细则做到最好的流量运营。”

不管是公域、私域流量,提升获客效率的前提是要精准提高曝光度。邹林丰从行业协会角度上出发,认为民宿协会的核心要义是辅助各地民宿触达受众。举个例子,陕西省民宿服务行业协会和铁路局合作打造的西安秦岭的旅游专列打包了民宿产品,每周把将近1000多名游客输送至西安各地体验乡村民宿。

产品升级,民宿新思路

近年来,“民宿+”的概念方兴未艾,以民宿为核心产品的新业态在国内不断涌现。

石基昆仑董事总经理胡世永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旅游提档创新》的演讲提出将乡村旅游的发展分为四个时代:

1.0时代是农家乐时代,以借宿为主;

2.0时代则是乡村旅游,亦是当前行业的现状,民宿通过OTA或者民宿平台接入电商数字化体系,让用户了解、预订乡村旅游产品;

3.0时代是高端度假民宿,有别于一般乡村民宿,其产品开始追求标准化,且通过优质的服务保障用户体验;

4.0时代是乡村旅居,民宿+生活方式,民宿+属地文化,通过概念完善“住宿”的内涵,是未来民宿投资者打造产品的核心。

邹林丰认为,2.0时代下乡村民宿与传统渠道也有结合空间:“如今乡村旅游产品,后续旅行社可进行产品打包,用户不仅游玩周边目的地,还可借住各地民宿。”

邹莉莎亦表示:“乡村民宿要与乡村旅游共生,不共生则会面临淘汰。”

与此同时,产品升级还有另一条道路,绑定IP。马旖旎认为不同主题、IP,可满足不同人的需求,IP联动是以产品为核心的营销方式,通过IP的影响力去触达更多的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民宿大多是独立机制、资金有限中小型民宿,要么选择影响力并不深远的IP合作,要么寻求资金条件雄厚的旅行公司进行合作,依托后者的能力接入大IP体系,吸引用户前来消费。

随着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完善、民宿的价格也不再如过往的低廉。途家首席商务官李珍妮在大会上透露:途家平台的民宿平均房价从未比携程平台的酒店低过,只要服务、产品有价值,民宿行业的价格并不受限。

可以预见的未来是,乡村旅行相关的产品或运营新模式还会持续快速出现,行业的竞争还会加剧。但不变的是,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模式才有生存并持续迭代的空间。

 乡村民宿的痛点:缺人、缺服务

乡村民宿如今处在红利期,与疫后用户出行需求集体暴发密切关联。但乡村民宿想要长期健康发展,还需要在供给端下更大的功夫。

疫情之后,消费者对住宿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民宿主将产品的标准与服务体系的保障作为第一优先级。而传统的乡村民宿主本身经验能力有限,难以独立完成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营,这在过往也导致部分乡村民宿部分产品的风评并不好,过于原生态的服务,对于旅客体验而言未必是最舒适的。

邹莉莎认为乡村民宿如今最大的痛点是民宿主没有办法独立理解和承接用户需求,缺少专业的运营知识,需要专业的运营公司介入。

王超也指出:不少乡村民宿主并非连锁标准化的从业者,民宿的服务多由兼职人员负责,职业素养存在问题,民宿的安全性措施上也不如远不如酒店,非标住宿的服务难以保障。

服务质量的难保障的背后还暗藏乡村民宿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乡村民宿地处郊区或相对城区偏远的地区,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愿意回归田园去进行朴素的生活。对此王超给出一个解决方法:如今不少公司正在实施田园综合体,公司运营综合体,平台、政府、当地村民进行有序合理分工合作,多地协作,达成降本增效,减少下沉地区的人员数量。 

合理分工是应对人员缺失的良方,但服务业本质是人力在背后做支柱,邹莉莎却从根本上认为乡村民宿未来并不缺人:“农村人想往城市走,未来城市的人势必一定会往农村去。”她认为未来五年是城乡工作岗位大交换的时期,城乡人才流动将会变得密集。“当乡村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的时候,人们就会回流农村。”

但乡村地区的员工短缺依旧是行业高速发展下的问题。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民宿行业的加速从2007年左右开始,此后,陆续出现了云南丽江、大理、浙江莫干山、厦门鼓浪屿、广西阳朔等典型集群区域。

彼时,民宿更像是一场情怀,而如今,随着行业的发展,民宿行业也急速规整至标准化,但如何平衡标准化和民宿独特的文化是未来民宿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黄书阳
黄书阳

环球旅讯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爆料和交流请联系patrick@traveldaily.cn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疫后乡村民宿的痛苦:缺钱缺人缺服务,但活下来了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使用微信扫一扫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