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文旅&目的地资讯>>>
×

特色小镇为何难以复制乌镇模式?开发与经营脱节

开发与经营的脱节是目前多数旅游目的地和小镇的软肋和缺憾,严格而言是顶层设计的软肋和缺憾。

目前国内投资方多数关注和追逐“短、平、快”的急功近利模式,在碎片化过程中捞取自身收益而无益项目整体持续发展的现状。

乌镇的今天,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还是老镇扩翻新的小镇,无疑是成功的,其现状得到了旅游业和当地政府的肯首。每年能够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定点场所,除了现代化设备设施的配套提升改变小镇的基础设施以外,更是因为涉及并包含了文化产品,是目的地和小镇有机会向全球展示中国的江南小镇文化和中国文化。这样的旅游目的地小镇成功开发模式,虽被宣传和推广,但能够模仿似乎很困难。

对比云南丽江、大理小镇、湖南凤凰小镇,为何在大环境优于乌镇的情况下,没能做到乌镇的现状效果?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乌镇的成功之处或者说难以模仿复制之处,是前期开发和后期经营管理的一体化。其他小镇或旅游目的地,前期开发和后期的经营管理是完全脱节的,简言之,前期只是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加地产开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的是旅游目的地的土地规划和对于地产开发商的招商引资工作,招商了、开发了、建成了,任务完成。地产开发商是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号召,都争取先期进入享受政府各项政策优惠,在旅游目的地或小镇内的投资物业,只想到尽早出售赚取差价或部分预留出租获取租金也完成任务。至于在旅游目的地或小镇从事经营管理的,一半是当地的居民以此谋生,一半是城市的情怀者追逐梦想,绝大多数都是散兵作战。经营管理者进入景区或小镇都感觉很多不利经营的如此种种,但试图改变或努力改变基本不可能,因为缺少利益共同体的管理平台。比如近年来丽江古镇对游客的收费,是为了募集小镇持续发展维修保养基金,但和商家及经营者并没有产生直接的互动,商家和经营者也不会因为其中的配套贡献而享受任何福利。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开发与经营的脱节是目前多数旅游目的地和小镇的软肋和缺憾,严格而言是顶层设计的软肋和缺憾。这样的脱节形成了阶段性的不同利益体的介入,但都是碎片化的,难以达到整体持续发展的最佳效益。

乌镇模式以及第二个项目古水北镇的项目的成功,关键是整体规划、开发、经营管理,对于原住民实行整体迁出但仍然拥有景区和小镇的商铺和住宅的产权,转换身份,以景区和小镇员工的身份在景区和小镇内、在统一的管理和培训下为游客提供服务,这些措施,既解决了景区小镇日常运营的人力资源数量,由保证了营运人员的稳定性。同时,景区小镇内的木心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会议场馆以及不同档次的住宿配套和专业队伍的引进,夜间灯光景观的投入,改变了一张景区门票走马观花的简单消费模式,让游客能够在景区小镇内能够住下来、学习当地的文化和体验丰富的场景的同时,有了二次、多次消费的理由,最终是投资开发者的利益最大化和目的地的口碑最佳化。

顶层设计的原理并不新鲜,本人参与国际大型项目中“集中投资分享服务”的设计和落实都很成功,但目前国内投资方多数关注和追逐“短、平、快”的急功近利模式,在碎片化过程中捞取自身收益而无益项目整体持续发展的现状,估计不是短期能够改变,诠释乌镇模式难以复制的理由应该够充分了。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游客

2017-04-10

是古北水镇,不是古水北镇

0 回复 >
3
回复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特色小镇为何难以复制乌镇模式?开发与经营脱节

游客

2017-04-10

是古北水镇,不是古水北镇

0 回复 >
3
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