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论资讯>>>
×

一个老旅游人告诉你:没有花式整活,哈尔滨今冬一样会火

论哈尔滨旅游爆火的必然性。

几天前,一名担任某杂志记者部主任的网友来找我谈谈对哈尔滨旅游异常火爆的看法。他接连抛出了几个问题:

1、你觉得哈尔滨是一夜之间就火了,还是背后其实有很多的策划和设计?

2、你觉得这次是有网上推手炒作,还是哈尔滨真的很爆款?

3、之前东北旅游一直被人诟病,说商家不讲契约精神,不守市场规则,总是一片骂声,这次好像也有一定的改善,这个也算是一个原因吗?

4、你觉得哈尔滨还能继续火下去吗?比如今年夏天以及年末的冬天?网络推手推不了第二回,比如淄博烧烤火了一把,然后火不起来了。

5、跟其他东北城市相比,哈尔滨更火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哈尔滨在这个冬天成为最火爆的国内旅游城市,我丝毫不感到意外。对于这位记者网友提出的一揽子问题,我想试着用人工降雨、人工消雨的原理来回答一下,同时也解释一个旅游目的地走红、遇冷、降温的原因:

如果把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火爆比作降一场大雨,

有些地方已经布满了大量积雨云,无论有没有人工干预也一定会下雨;

有些地方已经布满了大量积雨云,又采用了人工增雨措施,雨下得更大了;

有些地方本来布满了大量的积雨云,但使用了人工消雨手段,雨下不成了;

有些地方本身并没有云,在采用了人工增雨措施后下了一场大暴雨,但以后很难再下了。

01

哈尔滨的上空早已布满了积雨云

文旅局又采用了人工增雨

让雨下个不停

要想得到一场降雨,首先必须满足一定的自然气象条件,天上需要形成足够多的积雨云才行。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大自然原有的规律,但也是有限度的,并不能做到凭空造雨。我们平时说的“人工降雨”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人工增雨”。人工可以增雨、消雨,却不能在万里晴天下造雨。

如果把哈尔滨在这个冬季的旅游爆火比作下了一场大暴雨,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哈尔滨的天空早就布满了大量积雨云,那就是哈尔滨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以及三四年间积压下来的报复性旅游消费需求。

2023年作为新冠解封后的第一年,各大旅游目的地注定会被憋疯了的游客进行一轮报复性消费。到年底,其他地方已经被“报复”过了,只剩以哈尔滨为首的冬季冰雪旅游目的地还没有被报复。进入12月,游客当然没有忘记来“报复”哈尔滨。

冬天从来都是哈尔滨的旅游旺季,因为哈尔滨拥有独特的优质冬季旅游资源。新冠疫情在2020年春节前夕爆发,这就意味着有一批计划在2019-2020年那个冬季去哈尔滨旅游的人还没来得及出发就被叫停了。算下来,这批人已经等待了四个冬天。所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在这个冬季的开园日被挤破门槛一点也不意外。哈尔滨自身的优质旅游资源以及被压抑四年的报复性消费需求就如同聚集在上空的积雨云,已经形成了充分的降水条件。无论有没有人工干预,我认为一场大雨都注定要降下来。

至于“在哈尔滨爆火的背后有没有人为策划的作用?有没有推手炒作?” 当然有,一看就有。

看得出来哈尔滨文旅部门为迎接这场旅游大雨提前做足了媒体宣传准备工作,噱头一波接着一波,热点不停,炒作不断。比如,那个东北虎被游客唤作咪咪后冷笑的走红表情,我研究一番后感觉这是提前录制好的,并非被游客无意拍到。在很多时候,许多表面上的无意和意外其实都是人为精心设计的。

在哈尔滨的爆火中,当地文旅部门起到了人工增雨的作用。人工增雨并不是凭空降雨,而是在合适的时机将云变成雨。人工增雨的操作有两个关键条件:一是空中需要有云、云里要有足够的水汽,还要有足够的上升气流;二是要有合适的作业时机。

哈尔滨的空中是有云的(旅游资源),云里也有足够的水汽(旅游资源的质量),也有足够的上升气流(游客需求)。而人工增雨的作业时机也非常重要,这一点文旅局也找准了。从对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的处理开始,哈尔滨文旅部门的一系列动作就好似发射了一枚又一枚的增雨火箭弹,促使游客的报复性消费热情化作豆大的雨点从天空倾泻而下。

人工增雨的原理告诉我们,人工增雨措施可以让一些原本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到激发,从而产生雨,也可以让原本就要产生自然降水的云层降下更多的雨。

02

人工可以增雨,也可以消雨

不讲契约精神的宰客行为

仿佛使用了人工消雨

还有一种人为改变天气的措施叫人工消雨,例如用高射炮驱散云层的办法使局部区域的云层消散。采用人工消雨一般是为了保障重大节日庆典。2009年国庆阅兵大典的前夜,我就是听着窗外隆隆的驱云高射炮入眠。次日,北京城万里无云。

而旅游界却也存在一种人工消雨。有些目的地自身的自然禀赋非常好,空中密布着大量的积雨云,本来注定会下一场大雨。然而,当地人却不断地发射驱云弹到天空,把已经聚拢起来的积雨云打散,让雨下不成。没有契约精神的宰客行为就像这些驱云弹。

那位记者网友问我:之前东北旅游被人诟病,说商家不讲契约精神,不守市场规则,总是一片骂声,这次好像也有一定的改善,这个也算哈尔滨火爆的一个原因吗?

我回答说:东北很大,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那个在舆论层面臭名昭著的“X乡”,坐拥极佳的冰雪风光资源、距离哈尔滨也很近,经常会被联系在一起。但X乡是X乡,哈尔滨是哈尔滨,两者不是一个地方,从来也不划等号。X乡并不代表整个东北的旅游业。我在2013年去过哈尔滨旅游,没有遇到宰人坑人的不愉快事件。在我的印象中,哈尔滨旅游业的契约精神和规范性一直都还可以,只是服务糙一点,目前貌似有所改善。最近在网上也刷到过关于哈尔滨旅游的个别负面评论,不过没有掀起大浪,当地文旅部门说接到投诉后已经处理了。而X乡的契约精神从来就没有过,以后我也不抱期待。

在旅游圈,X乡一直是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方,其威力差不多等同于缅北。上海一家定制游旅行社的创始人崔女士在谈起她2015年操作并亲自带队的一个哈尔滨+X乡定制旅游团时仍感觉瑟瑟发抖,说那是一段噩梦般的回忆。崔女士的团一共9人,3个家庭,落地接待费用给了6000元/人,在X乡被安排9个人睡一条通铺大炕,完全不顾合同上签订的3间亲子房的住宿标准。从那以后,崔女士再也没敢往X乡发过一个团,并且整个东北旅游业在崔女士心中的形象也被X乡拖累了。

X乡这种完全不讲契约精神的行为不只是让外省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头痛,也让哈尔滨本地的旅行社头痛不已。当年我在哈尔滨旅行时就听到哈尔滨的导游说他们不爱带团去X乡,说每次去都得干仗(打架)。我还听过不止一家哈尔滨的旅行社说他们不爱组织旅游团去X乡,能躲开就尽量躲开。

被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X乡依仗坐拥优越的旅游资源,常年宰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而是愈演愈烈,直到酿成了2018年那场最严重的口碑崩塌事件。在一名自媒体知名博主打响了第一炮后,大批愤怒的网友一拥而上,纷纷口诛笔伐。那年冬天,X乡旅游业的雨终于停了,是人工消掉的。

03

淄博上空本就没有云

采用人工降雨措施后

硬生生下了一场暴雨

难以持续很正常

哈尔滨能继续火下去吗?今年夏天还会继续火爆吗?会不会像淄博烧烤一样昙花一现后就凉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仍然想用降雨打个比方。

一个地方不可能一直下暴雨,一直下就该发洪灾了。

人工降雨是有先决条件的。人工降雨需要天公作美,配合科技手段。在万里无云的晴空条件下,不管用什么手段都无法实现人工降雨。

我认为哈尔滨的旅游业在过了这个冬季之后,到春暖花开时降温是必然的。

我国绝大多数旅游目的地都有个缺陷,季节性强,淡旺季明显,冬天大多数地方都缺乏亮点和卖点。所以,冬季我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就是两个极端,要么去最暖和的三亚、西双版纳,要么去最有冰雪特色的大东北。在此背景下,特色鲜明、物价较低,又有文旅局进行人工增雨助推的哈尔滨非常容易就脱颖而出了。

春暖花开后,其他目的地也会陆续火起来,竞争大了,游客自然会分流。有些地方例如甘青大环线一年中几乎就仰仗着夏季接待游客。所以,哈尔滨在今年夏天一定会降温,在下一个冬季又会迎来新的高峰时刻。暴雨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下个不停,一直下的话会发洪灾的。

至于淄博烧烤的昙花一现,我认为淄博与哈尔滨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比较的。淄博是座工业城市,本就缺乏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属于先天不足。淄博下的那场暴雨是当地政府踩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采用了一系列人工增雨措施后硬下的。

淄博烧烤的爆红在2023年3月,正值疫情刚刚解封,大众的消费需求需要释放,之前在淄博隔离过的大学生践行了与淄博的烧烤约定。就这样,原本形不成自然降雨条件的淄博下了一场让人目瞪口呆的暴雨。当地实施的人工增雨措施很成功,不过日后很难进行持续性的降雨,因为淄博实在是缺乏优质的旅游资源,烧烤并不具有唯一性,淄博的火爆后继乏力很正常。

我非常赞同这样一个观点:淄博本来也没打算从此靠旅游业发家致富,以烧烤旅游火出圈的目的是展示淄博政通人和的优秀营商环境,达到宣传城市、吸引投资、吸引人才的目的。从这一点看,淄博已经成功了。我觉得淄博不能长红不丢脸,那些坐拥顶级旅游资源,却自己把头顶上空的积雨云打散了的地方不能长红才丢脸。

04

其他东北城市为什么火不过哈尔滨

哈尔滨不只是靠冰雪

自从哈尔滨走红后,我注意到很多人拿吉林和辽宁的旅游产业与哈尔滨进行对比,也注意到了吉林文旅和辽宁文旅的营销努力。我觉得其他东北城市的风头抢不过哈尔滨几乎是必然的,也不是因为当地文旅局不努力,而是因为哈尔滨的旅游资源确实更胜一筹,头顶上的积雨云更多更厚。哈尔滨的旅游吸引力并不只靠冰雪。总结一下,我觉得哈尔滨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下面这些优势。

其一,俄国人修建的哈尔滨浑身洋溢着浓郁的欧式风情,甚至有人说“哈尔滨的内核就是个欧洲城市”。哈尔滨的欧洲气质让它满足了很多人“向往欧洲却没钱去”的旅游平替品心理。

尽管我非常不喜欢在网上被用滥的一句话“不是XX去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不过,我觉得哈尔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作为俄罗斯旅游的便宜替代品。

大家或许早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凡是有过殖民地历史的城市都是受欢迎的热门旅游城市,因为城市漂亮洋气,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异域风情,例如德国人建的青岛、俄国人建的哈尔滨、俄日建的大连、英国人建的香港...只不过当地文旅局不会把异域风情作为宣传噱头,因为政治不正确。被殖民过是一段屈辱历史,不是光彩事,不能拿来做宣传。

哈尔滨的欧式风情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物上,还体现在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艺术上。俄式大餐、马迭尔冰棍、芭蕾舞演出、音乐会...这些融进哈尔滨这座城市血脉里的点点滴滴也是构成哈尔滨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元素。哈尔滨天鹅国旅的王女士向我介绍说:“哈尔滨不仅建筑风格有欧洲的味道,生活习惯也受到影响,比如我很喜欢吃西餐,从小家里的每个孩子都要学乐器。哈尔滨‘音乐之都’的称号不是浪得虚名,音乐会门票在我们这里非常好卖,观众的艺术素养都很高。” 我当年在哈尔滨旅游时,最受震撼的一个项目是观看俄罗斯大妈们在零下30度的寒冬里的冬泳表演,并不是看雪雕、看冰灯。

其二,即便只论冰雪资源的话,哈尔滨依然比其他城市占优势。虽然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建造了冰雪乐园,连张家口也举办了第一届冰雪大世界,但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已经办了25年了,太阳岛雪雕节办了36届了,已经树立起了品牌形象,攒下了口碑,形成了历史传承。据介绍,取自松花江的冰块晶莹剔透,冰质更好。而且在越冷的地方,冰的存放时间越长,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开园时间也因此可以比别的城市更长,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此外,我觉得哈尔滨的旅游资源还有个优势,就是景点比较集中,游客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路上,每天的游玩内容充实紧凑。景点集中对自由行客人是个福音,对当地旅行社则是个噩耗。几位哈尔滨旅行社的旅业同仁告诉我说他们基本上就靠着接会议团过活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环球旅讯立场。

逸尘在旅途
逸尘在旅途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旅游业知识博主,历经央企、外企、旅行社、外国旅游局、旅业咨询公司等。

已发表文章 9 篇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一个老旅游人告诉你:没有花式整活,哈尔滨今冬一样会火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使用微信扫一扫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