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住宿资讯>>>
×

开元酒店退市,新一轮酒店私有化浪潮将开启?

空间秘探 席以新 2021-01-25 10:09

酒店退市,并不意味着放弃资本化的道路。

近日,开元酒店宣布收到来自鸥翎投资与红杉中国关联公司的私有化要约联合公告,若要约条件达成,开元酒店将从待了不满两年的港交所退市。开元酒店的突然退市,背后究竟是何原因,值得探究,而早在开元之前,做出退市抉择的酒店并不在少数,它们现在又是怎么样?

一、开元酒店退市之谜

开元酒店的退市尽管突然,但也并非无迹可寻。根据此次私有化要约的理由以及多位业内人士观点,退市主要是从投资者和开元酒店两个角度出发。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是基于目前开元酒店在港交所股价不高,交易流动性偏低。2019年3月11日,开元酒店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按发行价16.5港元计算,开元酒店股价收报于15.500港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好开头——开元酒店的上市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追捧。

而在此后的近两年里,开元酒店的股价也常常不温不火,数据显示,近5个交易日、30个交易日、90个交易日和180个交易日的平均股价分别为14.64港元、15.03港元、15.08港元和14.21港元,此外,在近60个交易日内,开元酒店H股日均交易量仅为29,153股,仅占已发行H股约0.04%。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邀约人提出H股每股18.15港元,显然是为开元酒店H股股东们提供了一个更具有吸引力溢价变现机会。

从开元酒店角度来看,则主要落脚在了“未来发展”上。一方面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疫情因素,在疫情影响下,开元酒店各级别酒店的入住率和日均房价显著下降,2020年上半年,开元酒店实现收入5.44亿元,同比减少39.9%;净亏损9065.6万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私有化退市能够以更大的灵活性,助力开元酒店打开新局面。

另一方面,则是上市并没有为开元酒店带来设想的规模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5年,开元酒店就首次对外宣布即将赴港上市,而中间历经诸多波折,最终才在2019年得以一偿夙愿。据悉,开元酒店上市的主要目的便是募资用于酒店发展扩张,开元集团创始人陈妙林彼时表示,除了继续稳固和扩大在高端酒店市场的领先地位外,将大力发展以开元曼居为主力品牌的中端酒店,力争尽快进入中端酒店市场的第一梯队。根据空间秘探之前的文章《开元如何冲入中端酒店第一梯队》再结合开元酒店近期在推进规模化上的动作频频,我们不难一窥这家本土老牌酒店集团对于扩张与规模的渴求。

然而准备了十多年的上市,却并没有为开元带来预想的规模扩张速度,甚至处处牵制,在业内人士看来,开元酒店陷入一个发展怪圈,即为扩张上市融资,但规模发展缓慢导致股价疲软,进而影响融资进程,最终再度牵连发展速度。

事实上,开元酒店并非是疫情期间首个在港交所私有化退市的酒店上市公司,而若我们纵观国内外酒店的私有化退市历程,不难发现,上市与退市,时常伴随着大环境与个体发展的影响。

二、那些年,退市的酒店集团们

酒店的私有化退市,大抵离不开自身的发展与市场环境的改变,时代与所处市场不同,退市的原因便也会截然不同,而造成退市的原因,也绝非单一,往往是多种因素杂糅,最终指向同一结果。空间秘探根据一些退市案例,罗列几条酒店集团的退市原因

1.交易流动性低

同样在疫情期间选择在港交所私有化退市的开元酒店与金茂酒店,其原因颇为相似,交易流动性低是重要影响因素。

以金茂酒店为例,从资本方面来说,金茂酒店自2014年7月以商业信托的形式在香港上市以来,股票的流通性不佳,估值也不高,日均交易量仅22万股,占全部已发行股本的0.011%,如此低的流动性导致公司控股股东无法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为公司提供发展资金。相较而言,退市则能确保股东得以变现,更为酒店的未来发展打开新局面。

2.自身经营困境

同样也是在疫情期间,几乎没有酒店能够从疫情导致的全球旅游业大萧条中独善其身,万豪国际酒店(MAR.US)于2020年8月31日宣布,为降低管理成本和要求,计划于9月20日起从美国芝加哥股票交易所退市。该公司的普通股将继续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板块(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上市。

相比起万豪由于外界因素而导致的退市,深圳新都酒店的退市之路则充满了戏剧性。新都酒店于1988年正式开业,于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革,1994年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是首批登陆资本市场的酒店企业之一,论资历,称得上是国内酒店品牌的“前辈”,但却因业绩长期不佳、内斗频频甚至违规担保,使得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15年5月对新都酒店做出暂停上市的决定。后续新都酒店申请并诉讼深圳证券交易所,都未能恢复上市,最终于2019年转入新三板交易。

3.转型需要

2013年,彼时的7天连锁酒店从纽交所退市,距其作为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连锁服务企业仅仅三年多。据当时媒体对于多方业内人士的采访表明,除了中概股在美国遭遇信任危机和空头袭击之外,其根本目的还是来自于它的管理层对于下一步转型的考虑,逃开经济型酒店利润下滑的危机。退市之后,7天连锁酒店集团创始股东何伯权、郑南雁,与凯雷投资集团、红杉资本等宣布共同组建新的酒店集团铂涛,向多品牌、中高端路径发展。

4.实现A股回归

在7天连锁酒店之后,同样作为中概股的如家酒店集团于2015年正式启动了私有化退市交易程序,当年12月6日,首旅酒店集团和如家酒店集团签订合并协议,交易完成后,如家酒店集团成为首旅酒店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并从美国纳斯达克全球市场退市。

华美顾问机构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表示,首旅对于如家的收购,可看做是一次双赢的局面,首旅酒店收购如家后将成为中国唯一的涵盖高端、中端和低端酒店品牌的上市公司,而如家通过此次私有化可以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有利于未来提升其市值。另外,首旅系通过换股可以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

除了上述几个原因之外,国内外的酒店集团退市,多多少少还有着一些诸如家族分割、机构抄底等退市因素,但也正如前文所提,退市并非总是坏事,大多数时候,是祸福相依、是寻找柳暗花明的动力。

三、酒店集团“以退为进”

很显然,对于那些主动退市的酒店集团来说,退市并非就此一蹶不振的序曲,而是一次“以退为进”的蓄力破局,在过往退市酒店案例中,有退市再上市的,也不乏退市后表现亮眼的,甚至将影响整个酒店业的格局。

凭史可观未来,早在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最为凶猛的2012—2015年,7天、如家的退市,打开了“酒店私有化”的第一轮浪潮,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借助私有化,不但使得经营尚可的酒店集团得以全身而退,更能实现灵活经营。

对于酒店集团个体来说,退市相当于从被严格监管的状态马上进入了极度的自由,甚至有了更多规模扩张的机会,借退市回收决策权,便于战略调整,成为不少公司的目的所在。用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郑南雁的话来说,私有化之后,铂涛的策略更灵活了,我可以不惧失败地做更多大胆的商业尝试。彼时全新组建的铂涛酒店集团,将目光从经济型酒店移开,转而投入了中高端酒店新品牌的研发,退市后的12个月内,就有5个新品牌从筹建到陆续问世。从2013年7天退市,到2014年度“全球酒店集团325强”的排名,铂涛从13年的第12名直接跃居第7名,一跃成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大的酒店集团,客房数量从16万间猛增到44万间,酒店数也从1726家,增长到3027家,不可谓不惊人。

而2015年被首旅集团收购退市的如家酒店集团,同样实现了规模的急遽扩张,根据2017年7月底公布最新(2016年)全球酒店325强名单显示,首旅如家酒店集团就从2015年的第38名,跃升至2016年的第8名。

第一轮酒店私有化浪潮,对于国内酒店行业来说,同样意义深远。私有化浪潮的时期,恰恰与国内经济型酒店“黄金十年”落幕,国内几大经济型酒店集团的每间可供房收入出现连续下滑,中端酒店发展抬头的时间节点不谋而合,越来越多的酒店集团开始寻找出路,转型、收购、被收购……退市对于国内酒店来说,相当于是摆脱资本枷锁,进行更为冷静的未来转型思考。

在新时期,以铂涛、首旅如家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王者”,纷纷转型进入中端酒店市场,并借助多品牌战略,实现多维度打法,既要占据原本在经济型酒店市场的地位,又要持续开拓中高端酒店的蓝海,实现提前布局。如今占据中国连锁酒店中端品牌规模前列的酒店品牌,如麗枫、如家商旅、如家精选、喆啡等,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在退市潮中逆势崛起的酒店,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说,退潮时,才知谁在裸泳。真正的高手都能玩转两个周期,一个是企业发展周期,一个是经济周期。而对于整个世界酒店业格局来说,第一轮退市潮所引发的后续影响,亦不容小觑。7天、如家在美股的表现并非不尽人意,甚至在全球经济不振的时期,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增长,只是好业绩并未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和青睐,甚至价值被严重低估,影响股东收益。国内酒店美股退市后,借助中国本土市场消费升级与旺盛的生命力,得以野蛮生长,更具备了与国际酒店集团分庭抗礼的规模实力。

四、新一轮酒店私有化浪潮将开启?

在上一轮酒店私有化浪潮中,“私有化退市”取代IPO,成为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的又一关键词,事实上,我们无需将“私有化”与“IPO”作为两个截然相对的事件,对于酒店来说,无论是上市还是退市,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实现持续的发展。

伴随着金茂酒店、开元酒店的港股退市,新一轮酒店私有化浪潮,或许已经开启,而与上一轮退市潮最终带来酒店集团、国内酒店业与世界酒店业的变化一样,从当前退市酒店的未来猜想中,我们或许得以一窥下个十年的酒店发展路径。

1.中端酒店“升级赛”

正如第一轮私有化浪潮的背景,是给予国内经济型酒店巨头们出海掘金的“黄金十年”的落幕,那么第二轮私有化浪潮,则伴随着中端酒店的发展陷入瓶颈。以2019年为分水岭,2019年之前,国内中端酒店市场急遽扩张,连续数年保持超过20%的高增速,而到了2019年之后,增式降至10.2%。

与此同时,在经济型酒店崛起后的中端酒店,依然是诸多酒店集团扩张的目标,华住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季琦认为,中国的酒店市场的根本、华住的根本都是在经济型和中端酒店,首旅如家总经理孙坚也曾透露,在首旅如家旗下4000余家酒店中,中低端酒店或商旅的中端、中低端酒店占比60%。开元酒店创始人陈妙林也认为,对于中端酒店,加速做量非常重要,因为酒店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意味着品牌和市场没有做起来。

因此,伴随着开元酒店这样的“中端酒店野心家”退市但“不计划对集团现有业务营运作出任何重大变动”,中端酒店市场的旧格局势必被打破,在新资本的加持下,原本仅仅对经济型酒店进行升级的中端酒店将逐渐被淘汰,带有文化特质、时代特质的中高端酒店,将在中端酒店升级赛中,占据一席之地。

2.区域王者“争夺战” 

伴随着酒店扩张正从城市走向区域,从增量走向存量,从头部市场走向下沉市场,酒店亦轻易不愿放过“区域王者”的称号,来势汹汹的外来者,想要借品牌影响力迅速攻下消费者,而原有的“地方豪强”,则想守住一方土地,再走得更远。

金茂酒店与开元酒店,堪称“外来者”与“地方豪强”的典型代表,金茂酒店是金茂集团“城市运营商”梦想的重要一环,必将伴随着集团“以城聚人、以城促产”的运营逻辑而走向远方;开元酒店则围绕着江浙沪区域发展的同时,以“全力扩张,重点突破”为指导,加强战略合作、合资、同盟等方式,不断做大规模。

在有限的市场中,随着不少酒店集团纷纷打出了“百城千店”“千城万店”的口号,私有化浪潮后,未来对于区域市场的争夺,势必更加火热,存量经济与下沉经济,将持续释放惊人的生命力。

3.资本道路再重走

酒店退市,并不意味着放弃资本化的道路。当下酒店的退市,往往是对于股价不满意,投资人也对酒店缺乏信心,使得酒店想要借助上市实现资本扩张的路径难以再走下去。金茂酒店退市,就有业内观点指出,中国金茂或意在重组资产,有可能联合商业板块做大二次上市。

因此,酒店退市,其实也是在为实现足够的规模与品牌影响力积累、在对资产的重新整合,当一切前提条件被再次准备之后,重新回到资本市场的酒店,能迎来更充沛的市场投资热情。

对于酒店集团们来说,退市的原因往往大同小异,但退市后的发展,却有千般姿态,唯有那些以史为鉴,又抓住新浪潮后发展机遇的酒店,才能将“上市”与“退市”,都当做自己的主场。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开元酒店退市,新一轮酒店私有化浪潮将开启?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