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住宿资讯>>>
×

粤港澳大湾区,还缺酒店吗?

空间秘探 许柚 2020-11-03 10:05

酒店掘金,或许需要看清大湾区的变化与需求。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10月29日,洲际酒店集团在深圳与华侨城集团旗下深圳华侨城酒店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布局力度,无独有偶,万豪旗下的深圳湾万丽酒店在两天前开业,开启了拓展大湾区的新篇章。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片奇迹之地上,酒店集团早已争先布局,但随着区域发展的深化,酒店真正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一、酒店扎堆大湾区

大湾区的酒店故事,源自于在南海边上画的那个小圈,改革开放之初,仅特区珠海就已拥有宾馆73家、过万间客房、近2万个床位,星级酒店数量和接待能力位列广东省前茅。广州、深圳作为开放的急先锋,故事只多不少,现代化酒店,赋予了城市荣耀与浪漫,传奇如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至今仍披着历史的华光屹立在岭南大地上。

从“小圈”走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辐射华南的“大圈”。2015年3月,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2016年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到了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以“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的身份,正式“出道”,通过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带动周边七座节点城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的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对于这片土地上的酒店业来说,则是改革开放后迎来的“第二春”,除了国际品牌纷至沓来之外,实力早已不容小觑的国内酒店集团也试图抢占湾区领地,甚至连那些本土的老牌酒店,也有不少在努力抓住时代机遇,凤凰涅槃。

希尔顿早早抓住城市发展的大动脉,于2018年就在粤港澳大湾区引入旗下品牌——希尔顿、希尔顿花园、希尔顿逸林等。佳兆业酒店集团以深圳为起点,深耕湾区,已布局17家酒店,其中高端五星级品牌酒店9家,自营品牌酒店8家。尚美生活集团成立两广特区,意图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激发的巨大动能下,通过区域化垂直管理和集团总部支持为双轮驱动实现降本增效。已有35年历史的珠海度假村酒店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以契合当下住宿的时代潮流动向,以再现辉煌。

而这些,只是粤港澳大湾区酒店数量的凤毛麟角,根据华美顾问《粤港澳大湾区酒店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新增客房供给数量里,广州、深圳、惠州排名前三,新增了3万间以上的客房,从增幅来看,惠州客房增幅则超过了60%,佛山、珠海、深圳、广州则均在40%左右。大湾区的酒店业发展,不可谓不惊人,而酒店扎堆的背后,则是这一片土地的魅力所在。

二、1800万新增人口红利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题目,但不是新现象。如果我们只是惊叹其在政策、经济、交通上的成就,可能很难让人有直观的认知,唯有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国内其他两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对比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酒店扎堆大湾区的用心所在。

首先是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相比,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均GDP、地均GDP等指标上则存在差距,但在面积、人口、经济发展的GDP增速上均名列前茅,赋能了大湾区未来10-15年的发展状态。据有关机构预测,十年后,粤港澳湾区的各项总量经济指标将位列世界四大湾区之首,并且大幅领先其他三个湾区,潜力巨大。

其次在于国内城市群的对比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基数最小,但城镇化率最高、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湾区如今正成为“压倒性”人口增长中心,官方统计显示,2018年广东新增常住人口177万人,几乎相当于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的浙江、安徽、河南三省的总和。有预测指出,大湾区人口在未来两到三年将增加1800万。

此外,持续不断的政策倾斜与基建建设,提升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达度,使得大湾区的经济总量早在2017年就达到了整个中国的总GDP的12%,成为了长三角之外,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

正是拥有这样的条件,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在旅游及住宿板块上,坐拥极大红利。今年国庆中秋双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便交上了一份优质成绩单,珠三角9市旅游市场恢复较好,佛山、惠州的旅游综合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出现增长。这份成绩单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资源不无关系,大湾区城市单独拿出来,基本都是已经成型的旅游城市,独特的岭南文化吸引游客来此寻味,海湾所特有的海洋文化也亟待成为下一个旅游高地,而以长隆为代表的“后天型”旅游资源,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

拥有如此丰厚的旅游基础与未来的无限可能,为酒店在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大湾区也确实是酒店发展颇为活跃的区域之一,2019年广东省星级饭店总数达586家,五星级饭店数达103家,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一。

三、酒店粤港澳掘金的5大机遇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从基础条件来说,酒店发展潜力无限,但这也并非一条坦途,只要占上一块土地就能客源不断。在这一片新兴之地上,机遇与陷阱并存,酒店掘金,或许需要看清大湾区的变化与需求。

1. 填补度假酒店“洼地”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酒店数量众多,但却也被人戏称为“度假酒店的洼地”,缺少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度假酒店,而大湾区与海南、东南亚的便捷交通,也使得滨海类度假市场一直不算知名,主要客源仍然是周边城市的游客。

不过,如今国内度假游迎来爆发期,度假酒店作为一个细分市场,正生机蓬勃,而大湾区的“海洋优势”还远未发挥出应有效果,香港本土早有专门的海滨浴场,近几年,随着交通便捷性提升,珠海海岸沿线才开始涌现出一批精品酒店。除海洋之外,大湾区的山地也值得成为度假酒店落户之地,譬如今年诗莉莉酒店集团就在广东惠州博罗签下一重磅度假村项目,处于山林平野之中,试图结合在地环境,打造出非洲风格的顶级野奢度假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度假标杆。如今国内想起度假,往往还是会想到海南这样的老牌度假目的地,而度假资源并不稀缺的大湾区,也开始渐渐有了姓名,要进入度假酒店领域,需趁现在。

2.等待爆发的高档酒店

有趣的是,在大湾区高密度的酒店之林中,高端及以上酒店的占比,却低于京津冀与长三角,且这其中还主要依靠港澳的高端酒店支撑。不过,根据2017年与2018年大湾区签约的情况显示,新签约酒店的档次主要集中在中档和中高档型,占比达到55%;高档酒店占比约为40%;其余5%的酒店为经济型酒店,这是市场需求的新表现,新一轮的高奢酒店风潮正在来临。可见,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酒店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住宿品质与生活方式的体验,酒店的产品也需随之发生变化,赋予一种带有“高奢”标签的体贴,譬如在酒店中植入当地元素,在商务酒店中引入适当的轻度假体验,提升酒店空间使用的多功能化、智能化等等。

3.抓住散客客源

总得来说,大湾区的酒店客群有着很明显的商务特色,有相关数据显示,大湾区的商务相关需求(包含商务、会议需求)所占比例约为70%。不过近几年,自由行兴起,大湾区的散客市场在持续走强,与此同时,这批旅游消费者也是拥有更强支付能力,尽管他们在提升住宿率上无法企及团队客、会议客,但他们对于房价接受弹性与延展度都很大,拥有更强的消费意愿与房价支付能力,值得酒店去紧紧抓住这部分客源。

4.存量物业改造升级潮

正如前文所说,珠三角地区曾经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早已经历过一轮酒店洗礼,而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时代,那些具有年代感的酒店资产,则成为了存量物业,拥有了翻新改造、产品迭代后实现价值提升的强劲新动力,这一动力所针对的,不仅仅是那些老牌酒店的自我更新,也是那些新品牌入局大湾区所撬动的杠杆。譬如ZMAX、希诺等品牌便将一些大的酒店集团看不上的“鸡肋”物业进行升级改造,以新的模式切入,从而在大湾区立足。

5.非中心城市酒店充满可能

不管是在大湾区还是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非中心城市的酒店,无论是产品特性还是内容丰富程度,往往难以与中心城市的酒店媲美,这是由需求所限制的,但大湾区非中心城市的发展,迎来了两个契机。

一是“交通圈”的规划,2020年,大湾区规划建成一个“12312”的交通圈,“1”代表未来1小时达到珠三角各个城市;“2”代表2小时达到广东省粤北、粤西等城市;“3”代表3小时可以达到周边的省会;“12”代表12小时内到达全球主要的城市,伴随着交通的发展,各区域的紧密性会得到更大的提升。“多中心时代”到来,使得非中心城市的酒店市场将迎来更多高支付力客源,非中心城市的酒店市场,尤其是中高端酒店与精品酒店,会有更多的投资机遇。二是周边游、短途游兴起,非中心城市的旅游市场与酒店市场将大有可为,伴随着目的地的持续开发与细分,以及对本土文化的结合与创新,非中心城市酒店或许能以全新的生活方式,吸引住客前来。

四、酒店扩张野心背后的3点建议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城市群到另一个城市群,酒店争夺战的根源,在于其扩张的野心,在大湾区的酒店掘金之路,或许能为酒店未来扩张带来几个新的启示。

1.成为人文旅游的一部分

与酒店的目标相似,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也在努力延长游客逗留的时间,因此,目的地具有差异化的特色很重要,优质的旅游产品、活跃的文化氛围,都是游客留下来的因素,而在这样的特色之中,真正做到融入其中的酒店,才能在提供优质旅途体验的同时,让游客流连忘返。因此,文旅融合并非旅游目的地的任务,亦是酒店需下功夫的地方,打造高质量的人文旅游产品,挖掘当地文化,借助科技与服务的力量提升居停体验,最终在所处空间内,打造出一个具有层次的生活圈,连接起生活与人文精髓,此时的酒店,是旅途中的舒缓区,赢得了旅客的瞩目。

2.酒店之间形成“竞合”关系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魏小安曾建议,“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营造一个海棠湾模式”。建设中的海棠湾,除了30个高档的度假酒店,还有两个海洋公园。而佳兆业酒店恰恰在大湾区进行着类似的布局,打造一个世界级滨海旅游综合体——佳兆业金沙湾国际海滨度假区,度假区拥有冰雪馆、海洋馆等五大创新游乐场馆,全球顶级滨海豪宅及配套,和沿海面一字排开的五家奢华度假酒店,包括万豪酒店、凯悦酒店、W酒店等,酒店群全部开业后每年可提供近80万个入住间夜。

长久以来,酒店的扩张总会被视为水火不容的竞争关系,而随着各种旅游综合体、度假区的出现,我们可以感知到,酒店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敌对,而是一种“竞合”关系。市场很大,在竞争中也可以寻找到合作的契机,偶尔握手言和地协同发展、瓜分市场,也并无不可,甚至可能会如同海棠湾、金沙湾等那样,形成酒店集聚效应,带来极大的虹吸效应。

3.迎接都市圈发展大时代

酒店的发展,无疑是从城市发展中获得了红利,因而,酒店的扩张,自然也要与城市共生,实现反哺。在城市中,酒店的意义便是“居停场所”,能很好地反映城市发展的广度与纵深。一方面,酒店扩张要寻找到与自己品牌价值相契合的城市,城市中拥有越高端的酒店品牌,越能体现酒店的经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酒店则通过各种特色,来试探城市的活跃度与年轻度,入住那些知名设计师笔下的精品酒店,成为年轻旅行者的趣味所在。城市的都市圈发展正在成为一个趋势,酒店在与城市的共生扩张中,也成为了都市圈的一部分,在都市圈中,往往有几个核心城市与若干个非中心城市,酒店则需要找准扩张的尺度,以把握扩张战略的最优化。

 在永不止歇的酒店扩张之路上,粤港澳大湾区或许是未来十年的重要一站,而对于酒店来说,那些扩张中透露出的些许新启示,才是让其走得更远的“金矿”。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粤港澳大湾区,还缺酒店吗?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