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OTA资讯>>>
×
OTA

白日梦旅行:以一日游打造年轻一代的“轻旅行”

36氪 孝羽 2016-04-06 11:04

纯粹点对点的平台,孙博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需求目前还不够,而碎片化产品是以小时为单位,用户在购买体验后,一天中剩余的时间安排不好就很可能荒废掉,所以团队决定重新定义和设计产品。

在孙博飞去杭州之前,我们在国贸匆匆见了一面。她是湖畔大学第一期学员,现在正创业 “白日梦旅行”,后者专注于世界各地精选的一日旅行产品,目前在微信端开展运营

“周五和老板请一天假,然后买张机票飞到西伯利亚的森林里面待三天,周一就直接拉着行李箱去上班,你看,一趟精彩的旅行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一个周末就够,就像喝一杯水一样简单”,孙博说。而这三天里,白日梦旅行已经设计好了以天为单位的 day tour (一日游产品),用户不用再费心自己做攻略,平台会保证足够个性化的体验,以及周全的服务。

白日梦旅行的基因是产品和体验

其实,一日游产品并不是白日梦旅行的 “专利”,传统旅行社、大平台如携程,创业公司如海玩、客路等,都有称为 “一日游” 的产品,那么,白日梦旅行的不同之处又在哪儿?

到此,或许得讲到孙博此前创立的高端订制项目 “阳光 PALA”。2009年,那时的定制旅游还没有被捧为 “行业趋势”,阳光 PALA 却因为最初的七个客户奠定了高端旅游订制的调性,从企业家到明星,再到艺术家、专家学者等,阳光 PALA 服务过诸如冯仑、马云、马化腾、陈鲁豫、敬一丹等客户。迄今为止,阳光 PALA 没有一笔外来融资,现金流却一直很好,孙博告诉 36Kr。

今年可以说是阳光 PALA 走过的第 7 个年头,他们也已在全球建立起了旅游产品供应链,积累了上万个旅游产品和路线,拥有 147 个国家的旅行资源、52 个海外合作伙伴,并在东京、伦敦、米兰 3 个地区都有设立海外分公司。而现在,孙博想尝试将阳光 PALA 的部分产品提供给年轻的用户群体。

“其实我一直都想做年轻人的旅行,如果说 PALA 像我打造的一个后花园,那么 DayDream 更像是我的一个理想”,孙博说,她不想让人们非得到了四五十岁,才有能力享受 PALA 的优质产品。而随着全民消费升级,年轻人对个性化产品、旅游体验的需求日益发酵,她觉得创建白日梦旅行的时机也到了。

“这个时代需要一个旅行机构在TripAdvisor、 Lonely Planet的基础上,构筑一个更好的信息载体和服务互联的产品。” 而这件事情,传统旅行社难以做到,趴在线上的互联网公司也很难做到,但白日梦旅行是有可能的,孙博表示,因为它的基因就是对产品的打磨、以及对流程的把握。而且在服务保障上,平台会是用户体验的最后一道防火墙,用户出了任何问题平台都会负责。

“现阶段,我们从(阳光 PALA 的)20000 个碎片体验中精选了 2000 个适合年轻人的产品,又从这 2000 个产品里面选取了 200 个作为白日梦旅行的首推”,孙博表示。一方面是考虑到价格, 像前面提到的 “三天西伯利亚森林之旅”,一天的行程只在 500RMB 左右,用户自己订好来回机票,总花费可能也只需要 3000 多,白领人群完全能够承受。而且在时间上,一场 “逃离日常生活” 之旅通常只消周末两三天。

现阶段乃至未来,出境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实际上,在聚焦一日游这个单一类前,孙博也尝试过 P2P、碎片产品的路子,不过后来都一一调整了方向。纯粹点对点的平台,孙博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需求目前还不够,而碎片化产品是以小时为单位,用户在购买体验后,一天中剩余的时间安排不好就很可能荒废掉,所以团队决定重新定义和设计产品。

而新的定位,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日游模式,从去年12月 份上线到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孙博也初步肯定了这个方向。到此,我也一直都在想思考,对于现阶段的出境用户来说,他们需要怎样的目的地产品?2014年 获得大笔投资的那一批目的地平台,2015年 已渐渐没了下文,也恐今年听到他们或倒闭或转型的声音,而据业内外的观察,这些平台的困境多在于 1)旅游供应链一时太难搭建,2)流量获取困难,用户留存不了。

而具体分析用户这端,虽然自由行已经占比 70%,但是大多是去东南亚、港澳台,前者门槛本身就低,后者奶粉党多,实际上真正的旅行者多还处于半成熟的状态——一不想跟团,但是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又不满足打包碎片化产品,有能力和时间的,多是看了别人的攻略 “走老路”。想被当地人带着一起玩儿可能是最有意思的,也就是 P2P 模式,但是有多少人愿意为这样的服务付费?而反向定制的价格要不太高,要下放且规模化必会有质量的稀释,开始 “新瓶装旧酒”。

所以我想,白日梦旅行聚焦当地一日游或许是个破题点,以往旅游出行的长决策变成了 “签证 + 机酒 + 一日游” 三部分,对于那些想要追求更好体验的 “年轻” 用户,这种方式或许能成为他们初次中长线出境的选择,而好的体验又会让用户留下来。未来这些用户也会变成熟,他们有能力自己组合碎片化产品,平台也会随之进化升级,依托原有的供应链壁垒提供打散了的颗粒产品。

当然,“个性化” 总是免不了和 “长尾”、“小众” 等字眼沾边儿,不过孙博认为,未来的旅游形式就是一群小众供给去匹配不同的群体,比如有人喜欢阳光海滩、有人就喜欢在森林放空。这可能不再是小不小众的问题,而是关乎产品的划分维度。

白日梦旅行的愿景也不是要怎样起量、怎样做成一个大平台,孙博说,她从来不把白日梦旅行当做一桩生意,产品的出发点总会围绕用户体验这一环,这是技术也替代不了的。由此也让人想到,如今线上巨头纷纷布局上游资源,开启直采战略,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在竞争中给予用户更好的体验保障,“回归服务本质” 也是当下趋势。

换句话说,旅游行业哪儿来那么多 “互联网思维”,服务归根结底才是核心所在,而那些好的个性化产品(供给)会像一颗颗珍珠,创业公司可以选择做那颗珍珠,也可以选择做串起他们的那条链子(平台),只是两者都需要耐心去打磨罢了。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白日梦旅行:以一日游打造年轻一代的“轻旅行”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