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航空资讯>>>
×

2022年中国民航经济运行回顾与2023年展望

中国民用航空 2023-02-17 08:30

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经济增速高于2022年的主要经济体。

2022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全年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点,局部疫情从未间断,重大疫情时有爆发,我国航空运输市场遭受严重冲击。航空客运市场规模回落至“十一五”末水平,货邮运输量大幅下滑,航班效益指标处于低位。202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整体性恢复,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调整,我国航空市场将出现明显反弹,预计全年航空客运和货运市场规模将恢复至疫情前的八成和九成左右。

一、全球民航业延续恢复态势

(一)全球航空客运市场加快恢复

在2021年全球航空客运量小幅回升后,2022年航空客运市场复苏力度加大。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全球航空业经济监测》显示,预计2022年全球航空旅客运输量达到37.8亿人,较2021年大幅增加16.0亿人,为疫情前(2019年)的83.2%;旅客周转量(RPK)较2021年增长69.4%,为疫情前的70.6%。

分地区看,全球所有地区航空客运市场恢复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北美地区恢复程度最高,预计2022年旅客周转量恢复至疫情前的91%;拉美和欧洲地区恢复至80%以上;亚太地区恢复最为缓慢,不足疫情前的五成。

国内客运市场稳步提升,国际市场加快复苏。2022年,全球国内RPK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八成左右,恢复水平较2021年(72%)有所提升;国际市场恢复速度明显加快,国际RPK恢复至疫情前的六成以上,远高于2021年25%的恢复水平。

展望2023年,全球航空客运市场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预计全年旅客运输量升至42.7亿人,相当于2019年的94%,旅客周转量恢复至2019年的85%,客运运力恢复到87%左右,客座率超过80%。

(二)航空货运市场出现回落,货运量低于疫情前水平

2022年,受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全球贸易增长放缓以及通胀高企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影响,全球航空货运市场规模出现萎缩。预计2022年全球航空货物运输量为6030万吨,同比下降8.1%,远低于2021年18.4%的增速,较2019年减少120万吨;全年四分之三时间货物周转量(CTK)低于疫情前水平。

分市场看,全球三大航空货运市场表现不同。2022年,北美地区一枝独秀,其CTK较2019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不过下半年以来增长明显放缓;欧洲地区和亚太地区CTK均较疫情前有所下降。

 

展望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预期下调,贸易增长放缓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紧张的持续,航空货运市场前景不容乐观,货运规模将持续萎缩。预计2023年全球货物运输量5770万吨,同比下降4.3%,较2019年减少380万吨。

(三)全球航空业亏损大幅收窄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航空业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额逐年收窄。2020年全球航空业净亏损1377亿美元;2021年降至420亿美元;预计2022年全球航空业亏损进一步降至69亿美元,较2021年缩减84%。分市场看,2022年北美地区航空市场率先实现盈利,预计全年盈利99亿美元;全球其他地区仍旧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额均降至百亿美元以内。预计2023年全球航空业将扭亏为盈。

二、我国民航业遭遇最艰难时期

(一)航空客运市场大幅萎缩,客运量回落至“十一五”末水平

民航客运市场表现大幅低于预期。2022年,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点,局部疫情从未间断,重大疫情时有爆发,航空客运市场供需两端矛盾凸显。全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2.52亿人次,较2021年下降42.9%,为2019年的38.2%,恢复水平较2021年下降28.6个百分点。

全年航空客运市场处于“低位震荡”态势,总体表现为“旺季不旺、淡季更惨”。2022年月度旅客运输量始终低于3500万人次,其中六个月低于2000万人次。分阶段看,2022年春运期间客运市场小幅回暖;但3月以来随着吉林省、上海市和北京市疫情相继爆发,航空客运需求大幅回落,4月旅客运输量仅为788万人,为疫情以来最低值;暑运短暂回升后再次一路下滑,且未呈现反弹势头。

国际客运市场出现复苏信号。2022年,我国航空公司完成国际旅客运输量186.1万人,同比增长26%,恢复至2019年的2.5%。尽管国际客运市场依旧处于超低位运行,但随着国际航班政策的持续优化调整,9月以来国际旅客运输量明显提升,连续四个月超过20万人次。

(二)航空货运市场下滑明显,国际市场表现优于国内

航空货运市场未能延续良好恢复态势。受疫情散发、外贸增长放缓、制造业下滑以及腹舱运力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航空货运市场出现明显下滑。2022年,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607.6万吨,同比下降17.0%,仅为2019年的八成,恢复水平远低于2021年(97%)。年末为传统航空货运旺季,但受全球通胀高企,物价大幅上涨以及外贸订单大幅缩水等因素的影响,航空货运市场错过市场盈利期,货运量不升反降。

分市场看,国内货运市场恢复水平进一步下降,受国内疫情频发导致腹舱运力下降、工业生产持续下滑以及消费市场疲软的影响,国内航空货运市场供需两端均呈现低迷态势。2022年,国内航线货邮运输量343.8万吨,同比大幅下降26.1%,不足2019年的七成,恢复水平较2021年下降23.8个百分点。国际航线货运量仍较疫情前保持近两位数增长,全年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263.8万吨,同比下降1.1%,较2019年同期增长9.1%。

(三)运力投放明显放缓,航班效益指标处于低位

受运输生产大幅下滑的影响,航空公司普遍放缓运力投放速度。截至2022年末,全行业期末飞机架数4165架,较2021年增加111架,少于2011年151架的新增数量。

航班效益指标随着运输生产的下滑进一步下降。2022年,飞机日利用率、正班客座率分别为4.3小时/日、66.6%,较2021年下降2.3小时、5.9个百分点,比2019年低5.0小时、16.6个百分点。

(四)行业亏损大幅增加,航空企业生存艰难

尽管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纾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航企业的经营压力,但受疫情反复、运输生产大幅下滑、油价攀升等因素影响,亏损仍不断扩大,民航企业处于最艰难的时期。2022年,全行业累计亏损2160亿元,超过2020年和2021年的亏损总额,其中航空公司亏损1800亿元左右。疫情三年来的亏损总额超过2010-2019年十年的净利润。

三、2023年我国民航运输生产有望大幅回升

(一)民航发展环境形势分析

1.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形势

全球新冠疫情依旧处于蔓延阶段,未来1-2年形势有望好转。截至2022年末,全球新冠肺炎感染者超过6.6亿人,平均每13人中有1人感染过新冠肺炎;2022年新增感染者3.7亿人,超过2020年和2021年的总和。病毒持续变异为疫情发展走势带来更大不确定性,今年以来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其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目前美国同时存在8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且变异株感染者占新增感染病例的80%以上。

新冠疫苗接种范围和人数不断扩大,入境政策大幅放宽。截至2022年末,全球接种新冠疫苗接超过130亿剂,全球每百人接种超过160剂,除非洲部分国家外,全球其他主要地区每百人接种均超过100剂。随着疫苗接种数量和范围的扩大,大部分国家出入境政策不断放宽,截至2022年末超过130个国家(地区)取消入境限制。

全球疫情形势有望逐渐好转。2022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2023年,随着疫苗接种数量的不断增加,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以及特效口服药的普及推广,新冠疫情的蔓延有望得到明显遏制。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世界现在处于战胜疫情的最佳时机,我们从未如此接近过新冠大流行的终点,呼吁各国继续坚持抗击疫情”。中国科学院黄建平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创新》上发表了题为《奥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将终结》的评述文章,预测新冠大流行将在2023年底(11月左右)结束。尽管各国的专家以及相关组织关于全球疫情结束时间的预测并不一致,但普遍预测疫情将在2023-2024年终结。

我国处于新冠疫情感染高峰阶段,防疫政策持续优化为民航业复苏奠定基础。2022年,全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疫情,其中上海、北京、广东、吉林、新疆、海南、西藏、四川、山东等省爆发大规模疫情,疫情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部分省份面临三年来最严峻复杂的局面。2022年末,全国各地逐步步入感染高峰,2022-2023年冬季疫情感染将出现“一峰三波”的走势,大约持续3个月的时间。从12月中旬至1月中旬,将为第一波疫情;受到春节期间人员流动的影响,第二波疫情将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第三波疫情则受到春节返岗返工的影响,时间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

防疫政策持续优化调整为我国航空运输市场高水平恢复奠定政策基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6月24日提出了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6月27日出台了第九版防控方案;11月11日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明确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12月7日出台“新十条”;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放宽,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出行的影响。12月28日,民航局出台《关于恢复国际客运航班工作方案的通知》,自2023年1月8日起不在对国际客运航班实施“五个一”和“一国一策”等调控措施。2023年,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随着最新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落地落实,防疫政策的效果进一步显现,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恢复,我国航空市场需求有望实现大幅反弹,运输生产将逐渐回归正轨。

2.全球和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经济复苏陷入停滞。2022年,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俄乌战争持久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高企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以及主要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多个国际组织不断下调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3.2%,发达经济体增长2.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3.7%,其中俄罗斯将下降3.4%。

全球经济仍将承压。2023年,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进一步提升。目前全球经济处于自1970年衰退后复苏以来的最严重下滑,全球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幅度已经远超前几次全球经济衰退前的降幅,同时俄乌战争持久化使得全球经济前景更加黯淡。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降至2.7%,发达经济体增长1.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3.7%。全球贸易也将因经济低迷承受更大压力,世贸组织(WTO)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进出口总额可能仅增长1%,低于经济增长。

我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稳居世界第二位(折合约18万亿美元)。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持续巩固。2022年,工业生产持续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5.6%;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发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市场销售规模略有下滑,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万亿元,比2021年下降0.2%;对外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年货物出口总值42.1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

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经济增速高于2022年的主要经济体。2023年,相较于全球经济的停滞不前,伴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效果的持续显现,我国经济将迎来整体性好转。基准情形下,在2023年一季度感染高峰后,二季度起疫情形势逐渐好转,随着积压需求释放,就业压力缓解和居民收入改善,小微企业正常经营,消费市场逐步回升,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回升,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升至5%左右。乐观情形下,3月之后新冠感染人群大幅下降,居民出行回归正常,接触性消费逐渐恢复;叠加政策支持加码,经济内生动能改善,各项经济指标全面修复,全年GDP增长5.5%左右。悲观情形下,2023年上半年,新冠感染始终处于高位,经济动能持续不足,投资、消费和出口等多项经济数据较再次出现明显回落,我国经济增速降至4.5%以下。

(二)2023年民航运输生产预测

2022年,新冠疫情对民航业造成严重冲击,民航运输规模大幅萎缩,客运市场回落至“十一五”末水平,4月份客运量降至疫情以来最低值,货运市场下降明显。202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疫情形势大幅好转,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预计行业运输生产将出现明显反弹,业务量高于疫情前三年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和宏观经济走势将是影响民航行业恢复的最大因素,开展2023年航空市场需求预测需要对疫情防控和经济走势做出前置假设,根据疫情形势以及市场需求对民航运输生产做出三种情景假设。

情景一:2023年,国民经济快速复苏,外贸增长进一步加快,工业生产不断修复,消费市场快速回暖。疫情形势明显好转,无大规模新冠感染潮,感染人群大幅下降,新冠肺炎特效治疗药物上市,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二季度起,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快速复苏,旅游、探亲、商务出行逐步回归正常;国际航空市场延续快速恢复走势。

情景二:经济运行保持稳步恢复,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新冠病毒出现新的变异毒株,但危害性较小。上半年航空运输市场逐渐恢复,进入暑期后客运量大幅提升,随着人员流动加快,局部地区出现了新一轮感染高峰,部分一线城市出现疫情反弹但均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国内除爆发感染高峰地区外,无隔离要求,国际航空市场逐渐恢复。

情景三: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民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新冠病毒出现新的变异毒株,且新毒株致重症率较高,扩散速度较快,局部地区出现多轮感染高峰,四大城市群再次出现规模较大的本土疫情,疫情防控政策再次收紧。航空出行信心恢复缓慢,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波动较大,仅在年末出现小幅回升。国内大部分地区再次倡导非必要不出行限制;外防输入压力依然较大,国际市场短暂回暖后再次出现停滞。

综上考虑,在上半年民航运输生产逐渐恢复,下半年市场出现明显好转的前提下,2023年我国民航运输生产大幅回升,业务量将高于2021年和2022年水平。2023年航空客运市场呈现“前低后高”走势,预计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5.13亿人次,同比增长103.7%,恢复至2019年的77.8%。货运市场方面,受国民经济稳步恢复,消费市场回归正常以及客运航班增加推动腹舱运力增长等因素带动,航空货运市场供需两端均有所提升,预计全年完成货邮运输量678万吨,同比增长11.7%,恢复至2019年的90.1%,恢复水平略低于2021年。根据2022年航空客、货平均运距(国际航班增加带动运距增长)测算,预计2023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00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7.6%,为2019年的77.7%。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回复

发表你的观点

2022年中国民航经济运行回顾与2023年展望

发表你的观点
发表你的观点 . . .
0
0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保存二维码